硬读《随园诗话》(351)
卷十一(一二) 【原书卷十一·二〇】
金陵太守谢鍠,抵任时,索余对联。余赠云:“太守风清,江左依然迎谢傅;先生来晚,山中久已卧袁安。”陈省齐先生继其父,署守镇江。余代作对联云:“守郡继先人,问江水长流,剩几个当年父老;析薪绵世泽,愿黄堂少住,留一枝此日甘棠。”
谢鍠,顺天府大兴人,清雍正八年进士。(资料缺)
谢傅,指东晋太傅谢安。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年六十六。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袁安,(?-92年),字邵公(一作召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自少承袭家学,研习《孟氏易》。初任汝阳县功曹,后以孝廉获举,升为阴平县长、任城县令。汉明帝时,屡迁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京畿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掌权,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永元四年(92年),袁安逝世。袁安的后代(汝南袁氏)繁荣兴盛,与弘农杨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袁安困雪”后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
陈省齐,清代官员。(资料缺)
析薪,汉语词语。释义:1、劈柴,2、指作媒。3、谓继承父业。《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施 ( 丰施 )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
黄堂,释义:1、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宋·范成大《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2、借指太守本人。3、墓地。
甘棠,《诗经·召南》的一篇:“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qì)。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shuì)。”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白棠,叶圆有尖,花水红色,果实扁圆而小,累累枝头,味酸甜,故名甘棠。因为它枝干高大,古代常植于杜前,所以称为杜木。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这首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本条诗话记录了袁枚自己撰写的两副对联。第一副对联是赠送给官员的。巧在以古代同姓名人及其事迹来称赞被赠者,又以古代同姓名人及其典故来比喻自己。巧妙自然,不卑不亢。第二联则是替官员代撰的,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从子承父业的特殊点切入,再以“黄堂少住,留一枝此日甘棠”的自勉作结。贴切流畅,神完气足。从袁枚的这两副对联作品来看,其扣紧主题,突出特点,笔纵四野,放开收回的写作技巧确实已经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