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孔子上——(平凡味)
孔夫子,一提这个名字,中国人肯定都是特别熟悉的。
不过,还是要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孔子,生活时间段为公元前551年到前479年,名丘(传说因为头上长有疙瘩),字仲尼(仲是因为排行老二,尼是因为孔子家乡附近有一座尼丘山)。父亲是鲁国著名战士孔纥(ge),字叔梁,贵为陬邑(zou yi)大夫,当时大多数人又叫他叔梁纥。
孔纥年轻时娶了施氏,接连生了9个女儿,为了生个儿子,孔纥又娶一妾,结果只生了一个先天跛腿的儿子,名叫孟皮,字伯尼(孟、伯的意思是长者,皮即瘸,尼指尼丘山)。此时孔纥已近花甲之年。
孔纥66岁时,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没有一个健健康康的儿子可以继承家业,不禁黯然神伤,也无颜面见先人。便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偏见,到曲阜名门颜襄家求婚,并娶了颜家16岁的三女儿颜征在。
颜征在出身书香门第,天生丽质,满腹经纶,是孔纥的第三个妻子。两人婚后,征在勤劳贤惠、温柔善良,对待长子孟皮视如亲生,与孔纥的其他夫人相处的也很融洽。唯一不太让人顺心的是,两年时间过去了,征在却迟迟没有身孕。这年,孔纥便和她一块去附近的尼丘山祭拜,求山神送子。山神好像听到这对虔诚夫妇的祈求,没过多久,颜征在就怀孕了,在第二年的八月份就生下了一代哲人孔夫子,鲁国人又尊称其为孔子。尼丘山因为与孔丘的名讳犯忌改称尼山。
①孔子的爱好:酒乐
孔子也是凡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爱好,比如喝喝酒、听听音乐。
传说,孔子经常到家乡的附近腊山游玩,看到砍柴的很辛苦,就会很伤心。听到梓(zi)树上一只鹣(jian)鸟鸣叫,就会和着鸟儿鸣叫。关于音乐,孔子作过公陵之歌、将归操、猗(yi)兰操和龟山操。西汉陆贾的《新语》记载,“孔子遭君暗臣乱,众邪在位,政道隔于王家,仁义闭于公门,故作公陵之歌,伤无权利于世。”面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孔子又被小人架空权利,无法实行自己的仁义之道,便作了这么一首曲子。
当然,公陵之歌只是表明夫子爱好音乐的个例。后来,夫子周游列国,苦苦推行仁政德治,然而各国君主只是表面上很赞同,却都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一天,夫子在从卫返鲁的途中,看见山谷中有王者之气的芗(xiang)兰草与杂草为伍,不禁发出金玉掩埋沙中的惋惜。孔子沉思一会,就作出了猗兰操,歌曰:习习谷风,以阴以语。之子于归,远送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面对苍白无助的现实,孔子理想中的以仁治理天下,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显得多么缥缈遥远,又远不可及。所以,为了抒发自己的情绪,也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孔子不仅会唱歌,还会在闲时喝喝小酒,以解忧愁。
酒,与文人骚客一直都纠缠不清,不过更像是他们的激发灵感的助兴。
论语对孔子饮酒没有大加渲染,不过也有一些记载。对于酒,孔子的要求很简单“唯酒无量,不及乱”、“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免,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因为政治理想不被君主接纳,出外侍奉公卿的理想无法实现;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只有一个残疾的长兄在,有哪里能够享受孝敬父母的快乐呢;母亲发丧时,连父亲葬在哪里都不知道,丧事如何不草草了事呢。所以,不依靠酒消除自己的忧愁,又能如何呢?这可能是孔子的谦虚之言,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符合事实。不过,夫子对自己要喝的酒是有要求的,喝酒不能喝在店肆里买来的酒,而且不能喝到迷失理智。
不过,也确实符合我们心中孔夫子的形象,很难想象夫子喝到酩酊大醉、胡言乱语,醉酒微醺也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②孔子的心理变化:时间流逝
如果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我们的大圣人孔子也不能免俗。
在五十岁之前,孔子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和弟子在杏林中学习、论道,无事时弹弹琴,生活过的优哉游哉。有人劝孔子从政,孔子大义凛然的说:遵守孝道,友爱兄弟,就会对从政产生影响,孝悌就是最大的政治,何必一定要参加政治生活呢?
然而,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的心境慢慢发生变化,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不禁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孔子的晚年,面对叛臣公孙扶扰、佛肸召孔子出仕时,孔子都蠢蠢欲动,想要前往,这对一生都重视礼,想要以礼治理国家的孔子的形象所背离。面对夫子的变化,子路表现出了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优点,他不止一次的质问老师:从前夫子你说过,做坏事的人,君子是不去他那里。
面对最亲近的弟子的质疑,孔子一定很尴尬。但是面对年华老矣,时间所剩不多,有时听到子路在学堂外引吭高歌,孔子会突发牢骚:凤凰不来,黄河不见祥瑞图景,我这辈子要完了。当然,因为种种原因,孔子并没有违背初心,去到叛臣那里谋取一官半职,但是他内心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常人无异。所以,孔夫子虽然后世被塑造为圣人,也有着普通人的感情和心理。
总之,孔子和我们一样吃着五谷杂粮,一样有七情六欲,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不如意,也会和我们一样听听音乐放松心情,或者借酒浇一浇内心的忧愁。甚至在年华老矣时,也想过违背良心来实现自己从政治国的夙愿。但是,圣人还是圣人,夫子最终还是坚守住了内心的原则,终其一生都在和自己的私欲斗争,走在大道的路上。
这就是我们孔夫子,有血有肉,有着真情实感,有时候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也更有生活气息,更让人觉得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