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以分为哪几类?
见:
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管理学家陈春花把知识分成了四类。
第一类是存量知识,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检索到很多存量知识;第二类是增量知识,增量知识是后人对存量知识进行的解释、阐述和传播,比如,大学教授对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人类存量知识的重新讲述;第三类是过程知识,过程知识指的是伴随着实践过程的知识,比如管理顾问对一家企业实践过程的指导;第四类是智慧,也就是从已知去推导未知,智慧无法被教授,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和体悟。
陈春花教授以这种四分法来解释为什么有些知识需要付费,而有些知识你即使付费也难以获得:“当你有存量、有增量、有过程,你就有能力去综合运用,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获得智慧的这一步,没有人陪你,没办法付费。但前面的两层,增量的部分和过程的部分,你是要交学费的。”
感:
陈春花教授对知识进行了分类,但对她划分的四种类型的知识,我还是不太好理解。
思:
存量知识是可以在网上免费检索到的,增量知识是对存量知识的解释、阐述和传播,过程知识是伴随实践过程的知识,智慧是用已知推导未知。
我粗浅地感觉存量知识就是在网络上可以搜索下载的大量信息,包括很多电子书和课程,而增量知识是对存量知识的剖析,比如老师讲解课程、对大部头书籍的解读版,而过程知识有点像是手把手的教导,在实践过程中领悟的知识。就像教练指导下练习游泳。
我们无法用未知推导未知,只能用已知推导未知,而编程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未知、陌生的知识,所以很多人初学编程的时候,感觉特别笨拙,这是因为编程知识和普通的知识差异比较大,已有的知识中很少有可以进行类比和推导的。
而在掌握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快速的掌握编程知识,这就是过程知识。感觉学自行车、轮滑比较偏于过程知识,过程知识往往和行动有关,很难用文字描述,没有经历过是很难领悟的,就像你没有吃过草莓,别人怎么向你描述,你都是很难理解的。
行:
我们阅读的往往是存量知识,而用「见感思行」框架对存量知识进行解读,存量知识就变成了增量知识,再将增量知识通过「行」进行实操,可以把增量知识变成过程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这些已有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用于类比和推导,方便我们更快掌握新知识,这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