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学习》阅读群笔记

第三章笔记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32人  忻蕊

1. 什么是成就情境?? 在成就情境下的动机模式

在成就情境的反应取决于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规避失败的动机)

追求成功动机:当前成功的概率估计,成功可能带来的回报重视程度。如果动机强,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规避失败动机:对任务失败的概率估计,对失败可能带来的负面结果的惧怕程度。如果动机强,则试图回避任务,若难以避免,则会尽量最小化失败的可能性。

努力--结果的协变:努力程度与掌握水平存在关联

内部控制源:结果取决于自身而非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更努力有毅力

自我乃起因非抵押物:自身行动带来预期结果,而不是被外因控制

内隐能力观:

实体论(能力固定不变)~绩效性目标(更关注自己的能力是否获得积极评价,而非学到的新东西)~无助型取向(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对任务的负面情绪,悲观预期)

增长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而增长发展)~学习性目标(关注新学习的东西,掌握新任务)~掌握取项型(遇到问题不沮丧,不找借口,集中注意力指导自己采取什么计划和解决策略)

基于上述理论老师如何做?

(1)鼓励学生建立能力增长论观念,制定学习行目标(关注自我提升,而非与同学比较。提醒学生错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循序渐进的努力掌握知识,非一蹴而就。在课堂是为了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是跟别人竞争或炫耀自己。)

(2)给学生提供反馈时,引导学生去欣赏已获得的成就,暗示他们应有信心达成最终目标

(3)给予学生评价时,要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重点放在制定有效学习策略中所投入的关注、专心和努力

因果性归因(对自身行为所做解释):

最理想动机模式---将成功归因于足够能力与适当努力的结合,将失败归因于暂时缺乏信息或应对策略或努力不够。

实操中:1.避免将失败归为能力局限。(技巧)重视建立师生相互理解、提供反馈信息,而非为学生做定性的绩效归因分析。(不是很理解,案例??)

2.对成功归因分析,通常应采用暗示而非明示,以避免引起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关注。在反馈中,应表达对学生付出努力的赞许,强化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对实操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落地不清楚??)

自我效能感:

定义:对达到目标所需行动能力的信念,也就是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影响活动的选择和参与质量。(自我效能感强,面对成就情境,相信自己能达到任务要求,并且心甘情愿、坚持不懈投入。反之弱,对成功持怀疑态度,试图规避成就情境,甚至深信自己失败,面对挫折容易放弃。)

如何获得:通常由掌握性经历获得,成功归于与内部、可控因素(具备完成任务条件,相信未来可以做好)。也可以通过替代学习(观察相似之处的人的成败,比如爸爸数学好,我也可以好)、劝导(确信只要付出适当努力就能完成一定任务)、情绪激发(放松非焦虑)

自我效能感综合特质(核心自我评价):自尊心、控制源、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及焦虑情绪的测量

比如:核心自我评价较高的人,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内部控制源、较强的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及较低程度的焦虑情绪(较高的情绪稳定性)

自我效能感实践启示:取决于当前情境重点关注的是学习还是绩效。(不理解案例中关注长处和短处和自我效能感关系?)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

1.鼓励学生设置明确、有一定挑战性但可以达到的目标

2.示范或暗示有效策略

3.提供有助于学生取得成功的反馈

4.进行归因分析时,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通过接受挑战并付出持久努力而使自身能力得到发展。

2.支持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教室通过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课程、教学、评估)帮助学生把动机融入其中。

课程:为成功设计的程序

这里对成功的定义:逐步达成一个个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而非运用烂熟于心的技能完成司空见惯的任务。

教室的角色:学生潜在成功水平不仅取决于任务本身的难度,更取决于教师在何种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以及通过指导、引导、和进行反馈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

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依靠自学很难习得,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范围。

为成功设计程序是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不断挑战他们,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有能力应对挑战。

当学生关注任务本身而非自身表现(即使是成功表现)时,学习进展最顺利。(忘记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最优)(不理解,和P74页的自我效能感对实践的启示那段有矛盾)

让学生学习动机最优取决于:

1. 传统意义的指导技巧(包含清楚明确、有针对性的阐释和示范,进行策略演示以及信息反馈。策略演示尤为重要,因为认知活动很难直接观察到完成目标的过程)

演示策略有声思维运用(不理解77页这段解释)

教学:帮助学生设定目标、自我评估进步和认识努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1. 设定目标三原则:1.着眼于近期而非长期 2.具体 (对枯燥、重复性强的适合定量评估,对需要创造力或应变能力的复杂任务,不需要太过具体)3.有一定挑战性(适当努力无须太拼命)

对综合性强的任务:教室帮助学生拆分目标,在逐步实现这些小目标时,不断提醒学生阶段性进展与最终大目标息息相关。

只有当学生对目标的实施和进展富有责任时(真心认同,非外部强加),目标设定才能强化行为表现。同时,教师监督之后的必要反馈,也促进目标达成。

2. 绩效评估与反馈:教室提供适当的成功评价标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自身取得的成绩,更好地看待成功水平。

反馈(详见下一小节)

自身强化:具备实现目标的决心,认真对待目标,致力于目标达成(认真、努力)

反馈注意事项:

无效反馈(只告知表现有多好或多不好)VS 信息性反馈(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具体指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情感方面)特别在学习初期,提供反馈应关注具体过程而非最终结果。反馈时需传达对学生的尊重,保护学生自尊心,尽量避免责备性话语。

(标准方面)反馈基于恰当的标准,建议纵向比较(与自己之前的表现对比),而非横向对比(与班上同学对比)

(内容方面)反馈应是准确描述其表现的概念和语言(信息性反馈)

反馈中的归因:

(1)对失败的表现提供反馈:如果学生不是明显的努力不够,应将失败归因于信息或策略的缺乏(方法),而非能力底下

(2)对成功表现提供反馈:归因于能力或努力,观点各异。通常情况下,给予反馈时,不能直接表达有能力取得成功、进步很大以及足够努力点观点,而应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说。(不理解什么是暗示方式,举例子? 84页)

评估VS测试

评估是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反馈,了解"我们做的怎么样",运用知识的程度而非评分依据,或是给学生施压,迫使跟上进度。

在反馈中,要暗示学生能在老师的协助下取得持续的进步,而不是为了给出定论(比如成绩B)

3. 认识努力和结果之间的联系

内部控制源意识,增强自我效能感,适当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