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D-思维模型-目标管理3  day72

2017-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勇于有梦的春儿

今天继续来学习“目标管理”的第三部分。

(W)如何来做目标管理?

进行目标管理时,一般按照四个程序:

1、确定目标,即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未来所要达到的愿景而确立的发展方向或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2、执行计划,即企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制定的完成该目标的一些步骤、部署和行动方案等;

3、过程检核,即企业在实现目标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而进行的自我监督、检查、考核等;

4、自我调节,即企业在执行计划和过程检核中,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而进行对目标的科学、合理变更。

谈一下我对这四点步骤的理解:

理解一:在步骤二中,只有目标只有愿景没有什么鸟用,需要根据目标制定详细周密可达的实施计划,这就开始了我们在质量管理模型PDCA中实施的第一步—P部分。

理解二:有目标有计划才能有行动的方向,指哪儿才能打哪儿。这是在质量管理模型PDCA中实施的第二步—D部分。

理解三:一般企业中会制定几层计划,3-5年滚动计划、1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越往下分解,目标的时间网格会越精细。那么不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计划,都需要制定相应时段的检查办法,一个是用来检验计划制定得是否合理,一个是用来检查目标计划的完成进度和阶段性效果。这是在质量管理模型PDCA中实施的第三步—C部分。

理解四:在检查阶段,如果发现计划的实施环节出现了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或者与目标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需要及时对实施动作以及目标计划都进行重新测算后进行调整。这是在质量管理模型PDCA中实施的第四步—A部分。

对于实施目标管理的四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制定计划。好的计划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好的计划如何来衡量呢?为了尽快有行动,明天会介绍衡量目标计划好坏的神器—SMART原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