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乐府《蓝鲸故事》之八 李十郎的幸福生活
序:
李渔,号笠翁,世称“李十郎”。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
这世上,有谁把戏台搭在华山顶?康熙六年,李渔带领着他的家庭戏班,在华山苍龙岭开始了“首演公演”,此时,他已创作了《怜香伴》、《风筝误》、《玉搔头》、《蜃中楼》、《比目鱼》、《凰求凤》等9个剧本。这次公演也成为他戏曲事业全新时期的开始。
走南闯北累了,李渔想歇歇。他来到南京,利用唱戏挣来的钱,建了一个私家小园林。“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屋居其一,石居其一,假山一座,房屋两进,建有浮白轩、来山阁、月榭、歌台。茅屋板桥,互为映衬,山水林筱,相得益彰,颇有仁山智水韵味。
小园中最引人瞩目的,永远还是那个小戏台。在这里,他亲任导演,兼职编剧。演员无需外请,自己妻妾、家眷、歌姬,永远是戏台上的主角。
那个时代,到李渔家看戏,是圈里最时髦的事儿。达官贵人们,比如曹雪芹同学的爷爷曹寅大人,听戏自然不用买票,但总不会空手来,他们的赞助成为李渔重要收入来源。有些客人兜里钱不多,如钱谦益、蒲松龄等,但他们的名气,自然也成为芥子园戏班最好的广告。
他仅仅是在玩吗?也未必。他是一个成功的出版商。他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著述。《闲情偶寄》,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奈何天》《比目鱼》《风筝误》等19部戏曲。他编撰了《芥子园画谱》,直到今天还是世人学画的必修。他为诗人们留下了《笠翁对韵》。当然,他还修订批阅了《金瓶梅》,写下了我们不怎么好意思提起的《肉蒲团》……
那位流传了400年的艺术达人,穿越时空,正梦幻般向我们走来……
李十郎,逐风流,生逢末世不识愁。
首场公演苍龙岭,急管繁弦神思逞。
走南闯北图化缘,归得金陵造小园。
小园须弥芥子大,壶中丘壑日月天。
垒湖石,引清泉,板桥林筱过眼前。
栖云谷,浮白轩,抚琴谱曲雨绵绵。
临流玲珑设戏台,达官贵客竞往来,
远有狐主蒲松龄,近有文宗钱牧斋。
台上立何人,婉转费思量。
上演何曲目,道来话语长。
教习从来自担当,青衣花旦养椒房,
悲欢离合前朝事,长袖善舞总娇娘。
曼声丝曲出何处,闲情捉刀容雅度,
怜香凤凰蜃中楼,比目搔头风筝误。
大隐何必藏深山,繁华市井住神仙,
莫将此辈膏粱看,艺术汪洋称大观:
君不见,
千秋画谱耀春秋,丹青圣手尽低头。
君不闻,
往来多少行吟客,对韵熟读头已白。
四百光阴越长空,十郎故里又春风,
草长莺飞繁花处,庭院深深老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