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青春你想说的7788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再见的时候,愿我们都还是少年

2020-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边缘边距

   

谁曾是霍尔顿?谁将长大?谁会离去?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片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大,我是说除了我之外。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再见的时候,愿我们都还是少年。我知道这不像话,可我就是这样想。

        初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时间对我来说还是挺特别的吧!那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前一个月学校的战术是:拼尽全力,能熬多深就熬多深;能多解一道题目就多解一道题目。学校历来说一不二,说一个月果真就是一个月,月底急刹车,使用下一时期战略:最后一个月十一点半准时上床,一秒不容拖延,养精蓄锐,备战高考。宿管老师耀武扬威,凶神恶煞每隔三分钟从窗口"飘"一下,大家都不敢“抗旨”了。也听人说实验班的同学开始在被窝里挑灯夜读了,可谁又知真假呢?本班似乎是没有的,毕竟临了临了的大家都只能乖乖相信学校的安排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起码十一点半睡觉第二天状态好是铁的事实啊!

        可问题出在哪呢?十一点半也太早了吧!比起之前十二点一点的,夜生活还没开始呢!大家就聊聊天,也没有敢瞎聊什么宏图大志的,毕竟“大敌当前”谁也不敢吹牛不是;更没人有兴趣聊什么家长里短的,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大家就随便开开玩笑,全当是放松心情了。就这几句,还得“提着脑袋”,万一被宿管老师告发给校方了,就该被当成“毒瘤”清速出去了,毕竟学校的“速毒瘤,迎高三”不是闹着玩的。可能当时的我既睡不着,又不想开玩笑,还不怕被开除,就非得冒着“蒙死”在被窝里的危险看两页书,看的就是这本“麦田”。每晚都看那么两页,生活里总算除了高考有一些新的气息了。

        此时没有在全封闭式学校生活过的童鞋们是没有发言权滴。“全封闭,全日制三”意味着什么?这个高三,整整这一年,只有十四天见过学校外的天空和人群。剩下的日子,每天见的都是同样的天空,同样的教室、老师、同学、课桌。假若你足够念旧,愿意每天排同一列队伍吃饭,说不定每天见到的食堂大妈都是同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当你走在路上,看到有的同学从你身旁经过,雄赳赳气昂昂,一看就是985、211的姿态;有的同学忧心忡忡,不难看出正是徘徊在二三本线之间难过的步伐;有的同学内心“千疮百孔”,外表“欢天喜地”,似乎是“社会人”的步伐。虽说司老师常在动员大会上苦口婆心要我们保持积极自信的态度,走出“985、211的姿态”来,可谁又真的如此自信呢?

        那些日子里,除了正余弦、数列,我们似乎就跟世界失去了联系。偶尔看到学校的流浪小狗从十二班跑道十三班、数学老师又去政治老师办公室、“柴妈”和“港仔老师”一道出操就是我们单调生活的调味品。大家都很平静,再没有人吵吵嚷嚷的,连欢笑声都显得格外平静。所有人都只是在抬头的那一瞬间笑一笑,然后又义无反顾地扎进例题里,谁也不敢说多余的话,做多余的事。那个时候看“麦田”不敢投入太多感情,不敢思虑太多,只是想静静地听听这个男孩的故事。

      却也难逃名人设下的“圈套”,书的封面写着"每一个人都能在麦田里找到自己的青春的痕迹"。我的确不只是简单读过这个男孩的故事,也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见过的,相似的人,更少不了对这个桀骜的男孩的怜爱和叹息。他舍不得用雪球破坏屋顶的雪景的时候;他花钱只是想找人说说话的时候;他把买给菲瑟的唱片的碎片装进口袋里的时候;他幻想独自离家生活的时候;我几乎都爱上了这个少年!这不是那个我吗?叛逆着,倔强着,却也迷茫着,孤独着。我都有种冲动,一定要跑去拥抱一下那个少年。当时的我一定是热泪盈眶的;我一定会大声告诉那个少年"我很好,你也要加油哦。我找了你很久呢!"

        时隔一年,我离开高中生活已经整整一年了,再看"麦田"更有别样的感触。彼时读完麦田像牵住了寻觅良久的挚友的手,见到他的那一刻我不孤独了,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如我一般的人;此时读完"麦田"却像是牵住了离家出走的儿子的手,见到他的那一刻我不再难过,怜惜,因为他终究是回来了,而且我也明白他终究会长大,会走过这一切,会更加坚定,会变成更好的人!

        说来也奇怪,可内心却真觉如此。感觉我们不再一样了,可我曾经跟他一样过,只是现在,我成长了。我不会再为他难过,而且是全程“姨母笑”地读完整个故事。我真的相信,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霍尔顿,他悄悄的成长着,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呢!

        尽管我们可能再也不会相见了,但是那些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们真真实实的陪伴在彼此身边。那些一起翻过的书页;一起走过的小路;一起摘过的花朵;都是我们来过彼此生命的证据,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有一位作家说"拍照、叙述、书写,这些都是对记忆的损害。所以我怀疑,一个写作的人,是没有真正的记忆的。"我仔细想想,觉得真是这样。谈不上写作,可就算是从我记日记那天起,那些春风得意的年纪,渐渐与日记本上模糊的字迹一起变得模糊不清。笔下那略带修饰的言辞与欲盖弥彰的事实渐渐失去了辨析度。唯一有据可循的就只有当时记下的感觉,可能到最后记忆中全是自己七七八八的感觉,而没有任何一个实人,任何一处实景。何况作家呢?相比之下,孩童时期的阳光,沙粒,笑脸在记忆中所占比重不大,却格外清晰、明亮。

        所以,每每想到,假如过去的那些日子里,所有的故事都只提到一个人,那这青春一场岂不虚无?又一想,我还是会那么热烈去拥抱一个霍尔顿,就一定不会后悔。如果还能选择,我依然喜欢他的倔强,依然喜欢他的善良美好。只是现在我已经成长了,相信霍尔顿也成长了,我们都是不一样的自己了。那些青葱岁月都成为了记忆。况且有人说"我告诉你,我喜欢你,并不一定是要和你在一起。而是希望日后在你不那么如意的时候还能记得曾经你的魅力吸引过我。曾经是,日后也会有人被吸引"。尽管一切都变成了记忆,可这一切又是如此美妙。

        我在几万公里以外,想起我的霍尔顿,记下我的青葱岁月,冒着记忆被损毁的风险,只是希望那些跟我一起春风得意过的少男少女;那些和我一起走过红色跑道的朋友;那些为我写字给我送书的同学都能永远在心中留一个位置给自己的少年,都能不忘那些爱过的人,都能记起自己的珍贵,都能再见。

愿再见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少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