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私人医生”模式行得通吗?
在中国最早提出医美“私人医生”模式的医生是王冀耕。
这个概念,容易让人推测出它的来源,不过是对“全科医生”或“社区家庭医生”概念的借用。然而,医美作为一种特殊医疗消费,应该不会有“分级诊疗”的必要吧?而且盈利模式似乎也不能与全科医生的模式进行类比。
医美私人医生的使命是为患者或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服务,规划最适合的医疗消费。消费医疗的提供方以利润为导向,这一点与私人医生的理念有所冲突;而且“过度医疗”的责任与疾病医疗不同,更多的应该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在当今这个行业的发育期内,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挑战的定位。医美“私人医生”的做法,或许在这个行业变得干净、规范、成熟之后,才能够成为主流。
信任——新型的医患关系
传统家庭医生对于所服务的家庭群体,粘性比其他专科医生更强,这些家庭对这个医生有着长期的依赖关系。
素来消费医疗与疾病医疗的医患关系大相径庭。医美作为典型的消费医疗,与疾病医疗相比,需求层次有差别,医美仅仅是“没病找病”的消费,医患关系的忠诚度不高,消费者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可以随时变换医生,可以货比三家。
“私人医生”的出现,似乎要重新定义医美的医患关系,把本来不是那么紧密的关系变得紧密起来,信任度也提升到可以“托付”的程度,这种对传统服务模式的颠覆和游戏规则的改写,对医患双方的要求都发生了改变。
医美私人医生的画像
要做医美的私人医生,品格的要求非常高,有些钱是不能赚的,坑蒙拐骗的事绝对不能碰,对于为患者创造价值,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私人医生通常技术比较全面,见多识广,而且在自己专长的领域,要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得到同行的认同。
广泛的人脉是他们的另一个特征,能够调动行业内比较稀缺的资源,也就是说,所服务的人群需要的任何涉及医美的需求,通过私人医生都可以满足。
私人医生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并且愿意花时间和自己的服务对象进行深入沟通,心理治疗是医美服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还应该有点“佛性”,急功近利是做不了私人医生的。
消费者画像
选择私人医生为自己及家人提供医美服务的人,肯定是比较富裕的有钱人,这个群体的最大特点是对价格不那么敏感,所以,这些人一定是少数人。先期他们个人成为会员,之后会扩展到整个家庭。
他们最敏感的是价值。不管接受什么样的服务,一般会要求是最好的,他们对品质、环境甚至与谁为伍都会有所挑剔,只和与自己价值观接近的人来往。
尽管这群人不是那么在乎钱,但是他们在乎诚信,可能在外人眼里他们有些挑剔,当他们一旦发现诚信问题的时候,会迅速远离。他们不听解释,也不需要解释,怎么解释都没有用。
客户来源
个人IP法,又可以称之为“自然形成法”,医生依靠个人IP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经过一个缓慢的淘汰过程,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甚至封闭的圈子。服务规则可能也是慢慢形成的,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
众筹法,也可以称之为“买断法”。众筹是一种新的方式,常见的是股权众筹,参与其中的人既是投资者也是消费者,用参与投资的方式把身份和服务关系确定下来。说白了,就是一群人掏钱买断了一个医生的服务。退出的时候可以采用股权回购的方式。
会员制,也叫“会籍销售法”。如果说众筹是从客户端发起,那么会员制就是反过来的思路,就像高尔夫球会的会籍,有一定名额限制的会籍制度,资格甚至可以溢价转让。
盈利模式
最基本的定义是“技术组织型”的私人医生模式。何为“技术组织型”?顾名思义,医美私人医生除了自己的技术之外,还具有技术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为客户组织或调动医疗资源,提供适合客户的最优服务。
说白了,就是不但自己技术好,还能找来其他的高手。所以盈利模式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己来。敢当私人医生的,都得有两下子,所以,大多数治疗可以自己完成。
第二种是请进来。有些治疗自己不是特别擅长,请别的好大夫来为自己的客户服务,然后由私人医生向外请医生支付费用,客户向私人医生支付费用,私人医生从中收取他认为合理的诊断与“技术组织服务费用”。
第三种是送出去。有些手术私人医生限于条件,必须把会员送到其他机构进行治疗。会员仍然向私人医生支付费用,然后由私人医生为自己的会员买单,当然这中间是有差价的,和第二种情况相同。如果是会员直接向第三方医疗机构付费,性质就变了,私人医生变成了介绍人而已,并且无需为医疗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这就私人医生的理念严重不符。将会员送到第三方机构接受服务,私人医生应该派人全程陪同,以保证服务质量。
由私人医生付费的方式,解决了利益冲突的问题,会员乐于为私人医生的服务支付额外的费用,从根本上消除了利益冲突引起服务水准降低的诱因,私人医生可以心无旁骛地为会员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服务,为会员创造价值。
风险规避
医美私人医生的一个最大好处是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这里指的是会员的医疗风险。
会员与私人医生重新定义的医患关系,更加紧密和更强的粘性,让医生对医疗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总之,医患关系越紧密,对安全性的要求越高。
无论是请进来,还是送出去,私人医生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是对于价格不敏感型的会员,对安全性的诉求会十分强烈。参与的医生越多,私人医生对安全性的考虑也会越多。
私人医生提高医疗安全性的手段主要是对适应症的严格筛选,一般不会用包装出来的“新项目”忽悠人。
至于医疗责任险和手术意外险的使用,则是保障安全的辅助工具,或者说是风险管理工具。真正的安全阀门,控制在私人医生的意识里。
总结
应该说,以目前的医美消费者的普遍素质水平来看,医美私人医生的时代,尚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