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少却更好的事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被碎片化,各种琐碎的事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想法太多,感觉只要一动起来就有数不清的事在等着自己。可我们却还是不满意自己,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不是因为我们做的太少,而是做的太多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但是,时间被碎片化就一定是坏事吗?其实碎片化的时间我们一样可以利用起来去处理那些碎片化的事情,比如5分钟的碎片时间我们可以做一下拉伸运动,给朋友回个电话,或者回一封邮件。10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把工作资料整理一下,或者休息一会,或者打扫一下卫生。30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把今天的工作梳理一下,写策划案,复盘一下今天的工作状态和表现。还记得吴军老师在得到直播中讲到了他的专栏文章几乎都是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写的,我想他的时间管理方法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不久前,王健林一天的日程表被曝光,他4点起床,运动健身一个小时,5点早餐,一天坐飞机去往好几个城市开会,晚上7点半回到自己的公司。今年92岁的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开全天的股东大会,每天7点半的早餐会。大家都纷纷感叹富人们都这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懈怠。人们觉得是自己的努力不够,每天拼命的赶时间,学习,工作,健身。把自己的生活填的满满当当的,而且,仿佛自己越是努力就越是焦虑,知识恐慌,对未来的焦虑让我们身心疲惫。
其实,个体间的努力差异通常不会超过50%,但是人与人之间价值的差异却是上百倍的。可怕的不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加努力,真正可怕的是别人所做的事情比你所做的事情更有价值,这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最根本的原因。
这个世界是要看效果的,宁可做更少的事,让自己做的每件事都产生它应有的效果。而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似的,做一大堆没用的事。
让自己慢下来,少做事,做那些更少而更好的事,花很多时间筛选.思考.策划,然后集中时间.精力高效率的做完事情。宁愿不动,也不要蠢动,绝不捡钢镚。
如何让自己做更少却更重要的事呢?你可以每天早起,把自己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写在纸上,保证自己一天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围绕最重要的三件事来的,最后每天晚上复盘。长期这样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充实,有意义,而你也在慢慢成长。
人认知水平的提升就在于看到一些看似浅显的道理时,能够多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经历产生一点共鸣,然后想它深层的含义。
很多的真实情况都是反直觉的,我们看似很努力,为了工作.成长,但是收获却并不理想。有没有反思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自己不够努力吗?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吗?其实,很可能都不是,是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这个时代,从物质上获得幸福已经结束了,我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
放弃掉那些不重要的事,让你的时间和精力高效的投入到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让自己学会选择,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来做,才是我们摆脱焦虑,持续成长进步的关键。
既然,我们要选择做更少而更有价值的事,那么自然离不开关于选择的方法论。实际生活中的我们普遍“纠结”,纠结是先看书还是先看一小时电影,纠结看上的一款衣服要不要下单买,各种纠结不仅浪费我们的时间更消耗我们的精力。其实,可能压根就不存在“纠结症”,我看,应该叫“没想清楚症”。很简单嘛,你要是想清楚了就不会有纠结了。
这里可以教给你一种方法,你只需要一支笔和一张纸。
1.面对任何一个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当然要从小事儿练起),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2.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1~5 分;
3.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 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4.三十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因为还有下一步……
5.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 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可能重复更多次……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筛选条件时只添加必要的条件。
行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选择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而行动又会反过来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关键就是让选择-行动-价值观进入一个正循环,持续不断的升级迭代,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