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我见
按照学校对管理人员培训的要求,我如期参加了面授学习和线上学习,完成了线上学习的必修课《学习环境变革与发展的新视野》、《颠覆性变革与整合式规划——当代美国高校战略规划及其启示》,以及选修课《领导干部的言语表达能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校长的思考与实践》,虽然题目宏观,于我略显距离,但是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在知识层次复杂、思想多元的信息传播时代,人们可以广泛的收集素材,也可以高度发挥想象力凝练自己的观点,在此我也想作为高等教育单位中的普通一员,仅围绕“大学”一词,阐述几点自己的浅见。
转大学相较于中小学而言更强调“大”字,这在词语解释里有“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一说,单从这个角度出发,显然,大学应该在三个层面有所突出,即:大学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传播的地方;大学应该是一个搞深度研究和深度创新的地方;大学应该在所有社会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关于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传播,这就是一个立体的概念,知识传播是学校的基本功能,我认为现代大学的知识传播应从横向(内容)、纵向(形式)两个维度划分,横向上是知识体系的划分,即我们所谓的学科,相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更具有强烈的专业性和指向性;纵向上是知识传播形式的划分,即我们所谓的教育载体,相对于基础教育更为多样和复杂,比如更多的实践、体验、言传身教。
其次,关于深度研究和深度创新,可以从大学的群体角度理解。大学的教育者大都是经过多年高等教育有一定研究能力(或者说是研究成果)的非师范院校毕业人员,他们是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带动一群具有一定行为能力的人进步,因此知识传播于他们而言更是一个深度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而大学的受教育者大多是有一定专业学习目标(理想情况下)的青年群体,这一时期是他们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融合的重要人生阶段,适合学习更适合创造,因此深度挖掘青年群体的创造力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最后,关于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地位,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大学作为社会组织中连接最广泛的一种组织形式,肩负着整个社会人才培养的重担,大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国家命运;二是大学作为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经历,在人本角度看,它的环境、氛围、文化等都直接影响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直接关乎“命运”,所以大学、大学师生,都应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尊重。
综上所述,我认为至少有几个关键词对大学发展很重要:
一是“发展眼光”。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办学治校目标,是大学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喜欢引用一句古语“天时地利人和”,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人类文化也在变,发展的眼光不仅要看自己,还要看世界;不仅要看现在,还要看过去和未来;不仅要看机遇,还要看挑战;先有目标和眼界,才能谈发展、谈变革和超越。
二是“人本情怀”。用人本情怀形成办学治校的理念,是大学文化的纽带。我总认为,大学是个最应该有文化、最容易形成文化、最具特色文化的地方,没有文化的大学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而文化离不开人,只有深刻了解、关注了这里的人才能真正沉淀文化的土壤,才能把握好时、空、物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大学的环境变化还是制度变革,“人本情怀”一定是大学文化不息的纽带。
三是“担当精神”。用担当精神塑造办学治校的文化,是大学进步的动力。回顾历史不难知道,大学是备受关注的地方,大学里的人是备受关注的群体,这里经常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如果大学的文化里流淌着“担当精神”的血液,那么它必将在国家、社会的重要领域、关键时期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反过来,国家、社会和民族也会给予它源源不断继续前行的动力。如果这股热血已经渗透到大学里的每个人身上,那么这些人也会创造出不凡的价值,至少能够驱使他们更深刻地探寻生命的价值!
我期待这样的大学,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