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抑郁症误区

2020-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德华的爸爸科比

抑郁症大家其实并不陌生,虽然了解得并不一定客观准确,但是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是非常被动地、不得不去认识了这个疾病。一些名人啊、明星啊,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啊,用自杀这样非常极端惨痛的事件来敲响了人们对于抑郁症的关注。当然,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于抑郁症的恐惧,或者是回避,等等。如果说它是不速之客,它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促使我们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它,去认识它,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大家可能也多次听说,据这个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道,到 2020 年,也就近在咫尺了,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当然第一大疾病还是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我们知道也是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所以呢,是时代要求我们对抑郁症有更好的治疗的同时呢,也要求我们的民众对抑郁症能有一些常识,有所认识,有所预防,有所措施来应对。那我在医院临床工作这么多年,也见证了民众啊、百姓啊对抑郁症认识的这个发展和变化。从最初的茫然、不知道,到现在呢有一点认识,然后直到最近呢也能够主动来治疗。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抑郁症情绪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总结出来的一些人们对抑郁症普遍存在的误区。

第一个呢,就是把抑郁情绪等同于抑郁症,谈抑郁色变,标签化。实际上,人在生活当中都会有一些情绪,是不是?我们每天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人越长越大了,面临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他是不可能没有情绪的。只要他差不多自己就能调节,这个就我们不能把它等同于抑郁症。

另外呢,我也会看到有一些人非常地夸大化,有的人说抑郁症是不是就是心理方面的癌症啊、绝症啊、不治之症啊,那实际上现在癌症都不一定是不治之症了,所以抑郁症就更不是了。抑郁症真的就是感冒,就跟感冒一样!治疗的方法也特别多,而且,一些抑郁症患者在接受了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后呢,他也许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生!从反应模式啊,思维模式啊,都会有变化。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不仅仅是病治好了,在其他方面呀也是受益匪浅的。

再有一个呢,我就会发现,这也是我们临床当中非常无奈的一件事情,就是轻视,不当回事。很多孩子的家长啊不愿意接受孩子有抑郁,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自己有抑郁,不正确面对,就觉得这叫什么个病啊,医院还开这么一个科,这还不就自己散散心就得了,所以他宁可去花钱做别的事儿,也不来治疗,觉得开导开导就行了。这个在我们临床当中,我经历过比较惨痛的一次,让我这个印象非常深刻。一个 17 岁的男孩子,他被诊断出抑郁症。他父母呢都是当官的,诊断了以后呢,当时是重度抑郁,要求他住院治疗。这个父母当时就非常地愤怒,觉得这大夫危言耸听,我的孩子怎么能得抑郁呢,就领回去了,然后给他开的药呢,他们也没给他吃,怕那个药啊影响孩子学习,然后这两个人就该忙忙,结果有一天呢,这孩子就跳楼了。跳楼了以后,当时还没有马上就死,还在我们医院抢救了三天才去世的。然后这个父母两个人又来到我们科。那个时候我也比较年轻,刚做临床,就是我挺接受不了这个事情的。我一方面看见这个父母两个人失去了唯一的一个孩子,我感到很同情,同时我也很气愤。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几乎是每天都能碰得到。

还有一个误区呢就是等同于精神病。好多人说我抑郁了,我疯了吧?我没有,我觉得我挺正常的呀,人我都认识啊,所以实际上抑郁症它也不是精神病。我还是号召大家,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对待抑郁症患者的比较平和的态度。如果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尽量给予理解和支持。我们说,老百姓过日子是吧,谁还不遇到一些事儿呢,咱们谁也别笑话谁,谁也别轻视谁,这没有患抑郁症的人理解不了他经历的痛苦。这个严重的抑郁症不是说你想开点儿、出去散散心就能解决的,它涉及到神经生物学啊、生理啊、情绪啊等等方方面面的改变,是无法控制的。

然后还有一个误区呢,就是认为抑郁都是不好的,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疾病啊,都有它的意义。它有不好的,它让人很痛苦,但是呢,它也有比较积极的、有意义的方面,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地沉静,来面对和认识真正的自己,提醒自己哪些方面是需要调整的。你一路向你的梦想在奔跑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地方它在提醒你,你需要停一停,你需要变一变。并且由于抑郁那深沉的痛苦,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我们说这个薛之谦,大家都知道,他就有抑郁症,是吧?我的一个同学还在电视上给他做过这个沙盘治疗。那他自己就说我不能被治好,我如果要是被治好了,我可能创作会受影响,在一定程度内控制它就好了。包括我身边也有一些编剧朋友啊,写歌的呀、歌手啊等等,他们都会跟我讲说,我很庆幸我得了抑郁症。这个症状让我在创作上有了非同寻常的灵感,而且我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心灵的一种深处。当我从这个状态下调整,我能够掌握它的时候,我还很喜欢它。

实际上我们说什么叫优点,什么叫缺点,是吧?你看有的人什么事情都想得非常糟糕,老感觉大难临头了,就是我们说杞人忧天。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缺点,可是那还有未雨绸缪这一说法呢,对不对?那敏感多疑的人程度往回收一收,那就是敏锐、洞察力强呀。在人的这个个性特点轴上啊,同样的特点在不同的等级上就非常不同,把缺点就转化为优点了,那不需要改变你的特质,只需要你收一收、放一放,你还是你,但是就是不一样的烟火了。我们纵观这些成功人士啊,企业家也好,包括科学家也好等等,哪个不是多忧、多思、多虑的呢?在疾病的谱系上稍微过去一点儿就是病人,成功了就是执着,是吧?不成功我们说就是偏执。当然我们不完全主张以成败论英雄,但是的确不可否认,正是所谓的「有病」才取得了成就。

在我国呀,有九成的抑郁症,据统计啊,有九成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包括很多其他科室的医生识别抑郁症也都很低,对躯体疾病的情绪的因素重视得不够。其实每个人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像都有可能得感冒一样。这几年随着心理健康的普及,情况呢正在渐渐好转,有些医生们也已经开始给我们转诊啊,合并治疗啊,这个确实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来提高认识。

另外抑郁症啊也不是说软弱无能的象征,我刚才也讲了很多非常成功和优秀的人,他是患有抑郁症,而且因为什么呢,这个优秀的人啊他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不愿意凑合着活,所以呢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呢,他也伴随着抑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