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读营的十天
参加读书营是为了自我提高,自我成长,但我还是没有克服严重的拖延症,不过,症状稍微能好一点。我严重的拖延症来自于国企单位的稳定收入,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让我产生了厌倦,而且因为不对口,以前的专业我全都还给了老师,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对着电脑,把三个数据复印出来即可。就在前年,单位效益起起落落,我们的收入开始不稳定,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焦虑。我在反省,对于这种混吃等死的生活,你真的满意吗?你还是原来的高小妞吗?回答是No。经过斟酌,我来到了行动营。
初入行动营,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我知道在国企养成的做事磨磨唧唧的习惯,一时半会是改不了的,但我相信,自己会越变得越来越好,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所以我每天的阅读习惯在养成中,我看书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也养成了边看边琢磨的习惯,输入倒逼输出的习惯也基本形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微习惯,但我依然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我错过了三月份读10本书的活动,直到五月份清单营,我下定决心参加。于是,我来了!
我之所以在清单营书单活动中选择《跃迁》,只是因为纯粹没有看过这类书,而且想要成长必须摒弃国有企业养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更因为猫叔的倾力推荐,我认为:信大咖,成长快。最后,事实证明,这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时常迷茫,想要迫切改变思维方式,赢得人生红利的的老铁们,尤其是我。
《跃迁》是古典老师继《拆掉思维的墙》的又一力作。这本书分别从高手的暗箱,高手策略,联机学习,破局思维以及内在修炼,五大部分环环相扣,大量实例让那些有想法重实践的读者,实现快速跃迁。而很多书里的观点,都颠覆了我的思维,让我直呼:呀,这件事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呀!都是一颗脑袋,差距咋这么大尼!
在惯性思维中,关于学习,大家都被灌输了“只要努力,一定会有结果。”的观点,但在古典老师的眼里,这属于低水平勤奋。什么是低水平勤奋呢?即只管学习不讲方法,想想看,一个只管走不看路的人,身边是不是飘过各种知识,甚至于被碰个人仰马翻,却不知怎么回事,还自顾自念叨: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对于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觉得即惋惜又搞笑啊?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学习直得肯定,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用在职业边界清晰,知识稀缺,专业性强的时代,肯定没毛病。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观念在更新,知识在更新,学习的方法也在更新,你需要什么知识,点击搜索就可以了,或者“以答案换答案”(古典观点),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去解决重大问题。所以,勤恳的态度必不可少,但也不是关键了。其实以答案换答案在生活中特别常见,比如我家以前住的是筒子楼,端午节时,左邻送来了粽子,我妈妈回敬了镜糕,友邻送来了油饼,我妈回敬了酒醅,几家人换着吃,既满足了食欲,又省去了做几种食品的麻烦,更增进了邻居的情谊。只是以答案换答案这样的做法,在学习中我们不曾用过,更未曾想起过,可见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有古典老师是有心人。从以答案换答案的观点中,我懂得了,作为现代人,学习最重要的技能是搜索和调用知识的观点,这对于我的学习观是一大巅峰,学习观的颠覆,是认知的跃迁,这也是初次跃迁。
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人生面临会面临很多选择,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配偶,选择必须选择的。为什么我们都是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同一个班级努力,同一个老师授业,10年后人生却天差地别呢?表面看,是选择的问题,底层其实是认知的问题。比如我俩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你的目标是在北京奋斗,我的目标是回到三线以外的小城市工作,刚开始没有太大的差异,但随着工作环境、社交圈子的不同,观念的改变,我俩的差距越来越大。差距不仅仅是赚钱能力,还有眼界和见识。差距的拉大,决定了各自的命运走向。再比如阅读,选择成长类,自己的人生会超着成长的方向去而,选择娱乐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拥有一颗超级八卦的心,拥有超级无聊的人生(当然你开心就好)。所以说,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而无论哪种选择,找到部位所在---头部,才是关键。什么是头部,即一个单位的核心所在。进入了核心,才会掌握核心竞争力。这又是一次跃迁。
高手的成功不仅和认知、选择有关,更和外在的破局以及内在的修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生就是一个有一个局,破局的确是个很烧脑的问题,但不破不行。面对一个个局,智慧的人,轻轻松松破局,那些不爱动脑子或者思维狭窄的人,会被困在局里。说到这里,破局的关键呼之欲出了-----提升思维。比如很多人都有的关于学习的焦虑。学习的焦虑来自哪儿呢?除了知识的快速迭代,更有思维的局限性。大多数人只知道焦虑来自知识掌握的不够多,不够专业,不够新鲜,而没有意识到思维的局限性。比如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除了要掌握对应课目的知识体系、基本心理学、普通话、书写能力外,更要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PPT的辅助,增加孩子们的兴趣,还要设计巧妙的提问环节,以及生动活泼可爱的表达能力和方法。但很多老师的思维依然停留在埋头苦学增加专业知识的层面,等一头扎进去,学啊学,越来越专业时,才发现自己不会的太多了,才发现知识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学习速度,所以开始焦虑了。找到焦虑的根源,才能消除焦虑,而破解认识焦虑与消除焦虑的中间隔着一张思维拼图: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这张思维拼图,就是人生第三次跃迁的门票,而这也属于外在的破局。
内外兼修,才可以让人进行跃迁。不管哪个年代,无论那种行业,内在修炼必不可少。从业者有职业道德要求,做人有品德要求。作为急需成长的人,我以为,学会分享才能获取知识。所以,分享是为了获取。这个话表面听起来太功利,但深挖后你会发现,它属于进化论。比如超市里的会员卡,你消费超市才有了收益,因为你的消费,超市会给你折扣和会员特权,这是双赢。双赢从底层逻辑来说,就是分享获益。再比如,浏览器里搜索知识,搜索知识节省了时间,浏览器分享知识有了收益,这更是双赢。
双赢是一切进步的基石。从人类诞生至今,社会进步了,人类财富才会增长。社会进步离不开团队协作和开放的心态。团队协作其实就是分享获益。当然,贫富差距的现状依然存在,但总不能因为贫富差距的现状而拒绝成长吧!可现实中,有些人却越努力越贫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心态和眼界的问题。除了以往的“不怕慢,就怕站”,还有那种见不得你好的思想,这种思想尤其在经济不发达或者相对封闭地区大量存在。存在这种说法的人说穿了,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不舒服。“你拉我一把,我推你一下,我们都在朝前走”这句话的核心观点,就是分享会获益,这就是双赢。对于双赢,大到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政策,小到共享经济和联机学习,都是遵循分享获益的双赢逻辑。
乐于分享与眼界密切相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或笃定信仰的人热衷于分享呢?因为经济越发达,人才越多,工作越跨界,因此分享成了家常便饭。比如咱是画家想网上授课,总不能为了授课专门学习收集大数据和怎么做PPT吧!随着深入学习,你会发现,自己的学习速度永远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经济高增长地区白领们乐于以知识交换知识。这就是眼界。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他们不讲究双赢,但在言行中,却在无形中坚定地执行了双赢定律。无论佛教的随喜赞叹,伊斯兰教的美好赞词,都是分享。分享喜悦,获得福报,这就是眼界。分享与眼界属于内在修炼,更属于双赢范畴。可能有人会说我,我这个观点污了信仰,但很多事虽然换了说法,本质上没有改变。
《跃迁》对我的改变特别大。从我的认知、对几个定律的认识,以及人性,让我对自己重新定位。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认知。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决定性因素,以前的我,就属于没头苍蝇,出于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的焦虑感,因此对知识特别渴求,也喜欢学习,但没有目标,要不盲目蛮干,要不停止不前。所以,面对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进,我们应该停下来,认清现实,确定目标,再前进。而且,我也学会了,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会提问,而我缺的正是一颗关于自己的问题树。然后就问题树,不断的提问,逼着自己去针对性的持续输入与输出,在输出与输入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会不断的迭代而形成知识晶体,然后利用知识晶体的形成,去打造自己的系统知识。
这本书让我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也让我知道了很多社会发展的定律。“二八定律”、“职业生涯三叶草”“四象限法则”,这些方法尚在我的认知里而非实践中,但足以让我看到自己的处境:将要成为时代的溺水人。虽然我粗略知道的这些定律------“幂率定律”、“长尾理论”,让我看清了世界的本质:贫富差距会固化,但我依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它的美好在于,定律有其发展规律,人的发展却具有主动性,通过主动性进行非线性跃迁,让人生更美好,让世界更加美好。
最后,这本书又回到了人性本身,“性本善”是大家最初共同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人们的心性大相径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慈眉善目,有的人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原因,有些人可以担风袖月,有些人却固步自封,也更是现代人为什么浮躁的根本所在。既然心性决定人生走向,何不,面对世界时,开放而专注;面对他人时,简单善良、却保有底线;面对自己时,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通过对《跃迁》的细读,我发现自己对成长类书特别好奇与需求,虽然有人对于这类指导性的成长类书,持有怀疑态度,但不妨碍我对它的喜欢,毕竟人无完人,书无完书。而且《跃迁》的销量也足以证明了其实用性与客观性。从本书观点,可以发现古典老师的人生观:佛家与道家相结合,因此,他在书里既有对学习的“术”,也有对人生的随喜功德。从古典老师的名字,可以知道他崇尚的底层逻辑:从源头出发,从活水开始,才能获得真正的价值。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跃迁》是一本好书,既然是好书,希望大家一起共读,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好书成为学习媒介,通过差异化思维,让《跃迁》为我们自己所用。在这里,我要感谢古典老师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智慧。要是我们能把握书中的思想观点,学习方法,学以致用,去积极地去改进我们的生活,这也是古典老师乐于所见,更是古典老师出版《跃迁》的目的,所以,小伙伴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