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稀缺第四章随想

2017-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邓睿啊

我的观点是赋予会导致人善良,但是在大多数富人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尔虞我诈形成了各种性格。

穷人在清贫乐道的状态的确善良,但在和富人一起对比,比如在一起上学,后来变得尖酸刻薄,典型就是仇富,满是鄙夷的看待富人掩饰自己畸形的内心,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我觉得这本书没歧视任何人只是说了现象结论,不能将同情穷人的心理代入其中,说歧视穷人

那种例子是玻璃心,富人也会有,当穷人学习好时,找到了一个漂亮,或帅气的恋爱对象的时候,富人认为自己有钱,长得又好,为什么没有那么好的恋人呢,这种心态也很多吧?

不能因为个别的现象就以偏盖全,这是不公平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买一个有都可能会对任何事有不一样的见解,当人们在古代,认为女人就是比男人低一等,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那就是礼法,可是,现在男女平等,当时如果不是有女权主义者站出来,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也有大多数人赞同,那么也没有我们女性的今天,对吧?

富裕应该是导致一部分人性格脆弱的原因,我见过一些,同时电影中也很多是这样的。

穷人或者富人这两种情况应该都常见。

只是有的是物质稀缺,有的是精神稀缺吧,哈哈,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了

我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稀缺对于富人正好是相反,这种情况导致富人因为选择的富裕而精神和技能上的疏于精炼,导致了富人的软弱。

这和蜜蜂和泥蜂的例子一样

现在的社会来说只是一部分,现在有很多80后,他们更懂得如何让下一代能过得更好,给予更好的培养

不过同时富人手上掌握资源,拥有更多提高自身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更加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

有个看面相的亲戚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会改变相本身带来的劣势面。我信。[偷笑]

第四章开头说,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这是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结论。结尾又说经济学的本意是遵从稀缺的内在逻辑的,经济学的预测对于那些真正拥有稀缺心态的人来说会更加准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