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声音响亮,还是没内心的好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9833/ab69ccbc4101b737.jpg)
文/残窗疾风
网络热词“毒鸡汤”又飘在我的视线里。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同时也存在众口不一的哈姆雷特。
我们的身边无数的活生生例子在上演,有时候想看一本书,首要任务就是看书的价值估算,因为谁的时间都宝贵,看毒鸡汤只会百害无益。
或许是处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追求是否有用,是否立马解决当下的问题,是否带来多大的知识价值,但忘记了追求速度会导致嚼不透的结果。
本来想找几本书阅读,看评论,成了不二人选。因为省时省力,看看网友如何评论,了解个大概,但凡看到评论不好就不看。其实,反观那些网友的书评,不代表书的价值,只能借鉴,但不能全盘否定。
定义“毒鸡汤”这个词,每个人切入点不同,但不能因为评论出现该词,就错过一本好书。
喜欢一个作者,就算听到别人说他不好,自己都会默默在心里为他打抱不平。我喜欢古典老师的书籍,在他的书中寻找久违的自己。
在《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书中,古典老师说,如果非要定义成功,就是“用持续有成就感的方式过一生。”同时,也具体化说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而观点我很赞同,为内容拍手叫好。
他解释说,有“成就感”的前提是,你要对这件事情“有感觉”。确实,有感觉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就像喜欢一个人,即使不见面,但只要心里想到对方时仍旧抑制不住地嘴角上扬。
同时,他也说到“持续性”的前提是,你需要不断地精进自己的能力。就像追求一个人没有三分钟热度,只有满心的穷追不舍,即便遇到困难时学会了披荆斩棘和乐此不彼。
无论是选择也好,还是看书也好,坚定的跟从心中所想,别人不是自己,仅仅是个旁观者。
外界的声音很喧闹,也很吵杂,自己才是最重要。
在笔记本上摘抄句段,细品那种心态,以及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才发现自己视野不够时,会导致看哪里都是问题。
笔墨的飘香,有一丝刺鼻,让我时不时揉鼻子,也时不时大口吸气和皱眉头。泛黄的纸上留着字迹,写着几句心得,唤起了仅存的感受。
之前,看到一个观点说,人会以过往的经验来评价现有的体会。从无到有,都是点滴的累积,满足了量的积累,才能做到习惯成自然。
有时候思考来思考去,最后又回到思考的原点,兜兜转转,还是绕回来了。确实,书籍能给予突破口,读百本书,也就拥有百种视角看问题。虽然书的内容经过加工和渲染,会令我流连忘返,憧憬里面的美好生活,但与心中无美好的人相比,我多体验了一些美好。
纵使时间匆匆,但看书会带来许多的不期而遇,有的是与作者观点的碰撞,有的是对生活心存美好,有的是多了一份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