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之奈何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5人
随时爱景光
一整天都是复习古代汉语的一天。
老师没有讲重点,直说范围是先秦文学,要我们自己看。
恨从前没有按部就班看,今天赶工,脑子里都是文言文盘旋。
先秦文学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礼记》《楚辞》《吕氏春秋》,还有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的著作,小计三十六篇文言文,少则两三百字,多则千余字,一天之内,看到眼睛疼。
“长甲归来兮,食无鱼”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除了这些,“王不听”最多,比如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被流放在彘,“唇亡齿寒”,虞公不听,然后公就没了,所以说做王也不要太任性,该听的还是要听,不然王位不保,小命也不保。
不由得想起初高中文言文经典台词“为之奈何”为之奈何,怎么办?齐师伐鲁,鲁公问“为之奈何?”,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问“为之奈何”,所幸他们分别听了曹刿和张良的话,虽然是大头,也算是从谏如流。
其实看了这么多,最后的题目只有一篇,三十分的分值,赌不起,猜不中,运气也不好,就只有自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