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教程50讲(35)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卜彬

第三十五讲 防御机制-认同(年龄、文化认同)

一、曾氏语录

所有的独立都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叫安全。

如果15岁的孩子谈过或是在谈恋爱,就表示父母亲没有人格障碍。

二、更年期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年龄认同的阶段。一个是青春期,更年期。都是年龄的更期。

1、青春期的更年期主要的冲突之一是独立与依赖,从身体和智力和其他能力来说,处在一个要独立不独立,要分化不分化的阶段,让他们完全独立,他们活不下去,完全的依赖,内心的希望独立的愿望也不被允许,所以处在一个跟父母亲非常冲突的状态里。

身体的迅速发育,曾经的小胳膊小腿,现在变大起来了。以前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的与性有关系的欲望,现在可以明确的意识到,会引起慌乱。

2、更年期也是身体的巨大的变化,但是变化是走下坡路的,皮肤松弛,乳房下垂,雌激素分泌减少,性的欲望降低,脱头发,所有这些都在告诉一个身处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留下的生命已经不多了,这个可能会导致极大的内心的震荡。

性欲望和能力不如以前,肌肉开始松弛,面部开始出现皱纹,眼睛开始昏花,强有力的告诉这个人说你离生命的终点非常近了,会导致极大的内心不平衡。心理治疗帮助这些处在非常动荡的内心世界的状态中间的人能够平安的走过这一段。这是年龄认同。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是不认可自己身上发育这个状态,不接受这个状态,还是因为他搞不清楚到底应该是独立还是应该依赖。都有。

不允许问女人的年龄,会让女人过于确定的知道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

三、认同

二十一世纪最大的问题是认同,跟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所有其他东西的变化是有关系的,大环境的变化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认同的艰难度。

1、认同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确定性。

人是这样一种动物,如果不太确定是什么东西的时候,这会引发焦虑。比如说不确定性别的话,会有性别方面的焦虑,如果不确定是属于哪个文化或者哪个国家的话,会有身份认同这方面的焦虑。

2、青春期因为巨大的成长的速度导致我对自己的身体不熟悉了,不敢肯定这个身体是不是我的,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它。

内心涌动各种各样的需要欲望也是我不熟悉的,然后我也需要一点时间来接纳他们,和他们在一起。

在早年的时候,独立支配自己身体和头脑的情况是不太被允许,在青春期的时候,身体和精神开始长大,要求独立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且也为自己的独立做了足够好的能力上的准备,使我们可以摆脱早年那些创伤或者早年的被约束。

比如说如果爸爸妈妈说我是好孩子的时候,是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被尊重,被接纳,被表扬。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被限定,意思是我只能够向好孩子认同,那么我坏的那方面就不被允许。压抑下去了。

不知道性的欲望是好还是坏,喜欢异性到底是好还是坏,青春期涂指甲油到底是好还是坏,戴金戒指到底是好还是坏,留长发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被过分被反馈是好孩子的话,就会被限定了,他的内心冲突就开始了,如果我们有时候突破一些别人对我们的暗示,这本身就是成长,说的极端一点的话,在不犯法的程度上面,背叛就是成长,对父母的背叛,对学校教育的背叛,这个本身就是长大的标志。

在这个阶段里面,有好多曾经被禁忌的东西被突破会带来极大的享受,比如说抽烟喝酒,这些曾经是被严厉禁止的,这是父母亲送给孩子的礼物,故意禁忌那些东西,使我们在以后的突破中获得更多的快感,一点小的突破和自由就会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快乐。

青春期可以慢慢摆脱父母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跟父母玩之外,还有更好玩的,外面自有广阔的天地。在这个过程中间会出现矛盾,不能够确认,爸爸妈妈是希望我玩出去呢,还是不希望我玩出去只跟他们玩。传递过来的信息也是反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走的越远越好,成长的越远越好,越多越好。

但是我们走的越远越独立,他们内心里就体验越被抛弃的感觉,所以父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上面也足够矛盾,在孩子内心里面关于成长和独立也一样变得矛盾的,是青春期的核心冲突之一,依赖和独立。所有的独立需要付出代价,代价叫安全或者叫舒服。

3、心身疾病

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关于独立和依赖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话,在成年期的时候,容易患一种心身疾病,叫做胃溃疡。

严重胃溃疡,极端的性格,一种是完全的独立,刚愎自用,有那种请把一切都放在我肩上的气魄,但是内心里面需要独立的部分通过让自己胃出血,躺在病床上需要别人照顾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依赖的需要。还有一种胃溃疡性格的人,所谓的被动溃疡型,就是完全对别人依赖的,没有别人照顾,他们是活不下去的。

青春期之前除了依赖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能力,青春期就不一样。

4、青春期性的意识觉醒了,最慌乱的不是孩子本人,而是父母。

如果孩子开始从事性的活动的时候,实际上相当于明确无误的宣言是我长大了,几乎是跟父母的绝交书,父母会觉得你这样干,那我到哪里去了,就有被置于次要地位的状态。华人世界里,孩子过早谈恋爱就是问题。中国的父母亲更害怕被抛弃。

如果15岁的孩子谈过或者正在谈恋爱,表示父母没有人格障碍,反之亦然。

谈恋爱可以有好的影响,一边谈着恋爱一边学习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然后做学习这样的苦差事,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做学习这样受虐的事情,如果没有恋爱的滋养,那真是糟糕中间又逢糟糕。如果被虐待了顺便谈谈恋爱,被滋养一下,实在是太好的事情。

父母不让谈恋爱,在潜意识里不是怕对孩子有坏的影响,而是担心对孩子有好的影响。

暗恋比谈恋爱更耽误学习。或者更耗能,更不环保,更不低碳。

父母感情好,自己快乐了,舍得让孩子快乐。更依赖孩子说明他们本身的人格发展不是太好,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恋爱比较警觉。

5、选择职业的时候如果被过度的控制,按照父母的愿望来选择职业,这会直接导致我的问题。

我到底有没有能力为自己做主,有没有为自己做主的权利,我的人生到底是爸爸妈妈的还是我自己,我到底为谁活着。如果职业都是由爸爸妈妈做主的话,那就代表我是为爸爸妈妈活着的。爸爸妈妈帮忙介绍对象,到底是在跟谁上床。

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要获得最高的自我控制的权利。我怎么做应该由我自己做主,任何其他人包括父母的意见,都应该是第二位的,或者说只有参考价值。而最高决策权我应该收回,就是我来做主,而且我为这个已经做好了能力上的准备。

这个职业是我找的吗,是我自己喜欢的吗?一个人跟职业的关系实际上也可能是他跟父母亲关系的延续活着复制。在我们跟我们的父母亲的链接经常出现中断的是时候,在成年之后就可能表现出,不断的选择各种职业。实际上跟职业的关系就是跟人的关系。

我们对职业的认同实际上是跟父母的认同,或者说反认同派生出去的。我们跟职业的关系,跟茶的关系,跟物体的关系,跟细菌的关系,都是我们早年跟人的关系的折射。比如一个有洁癖的人他害怕脏东西,实际上他怕的不是这个,而是来自人际间的敌意。

因为爸爸是医生,自己不希望跟爸爸一样,不是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所以就不要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是反认同,努力变得跟爸爸不一样,实际上表示可能在别的方面与爸爸非常非常近,如果再在职业上非常近的话,你就没有自我了,所以排斥医学是要保持跟爸爸一个恰当的距离。

兴趣是影响职业的一个因素。如数学考满分,女儿是全年级数学最差的。爸爸不断的吹牛说爸爸当年是第一,女儿要通过反认同显得与爸爸不一样,数学非常糟糕,相当于给爸爸留了一个后门,如果数学非常好,你就没有机会说我了,而你说我可以跟我制造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我留一个毛病可以让你不断的说,保持跟你的链接。

这是爸爸设下的机关,爸爸潜意识对他女儿说你最好数学永远不好,这样我就可以永远有在你面前的数学优越感,我可以一直说你,在你结了婚之后有了孩子之后,我可以说我的外孙。孩子会尽一切努力来迎合父母亲一切的愿望,包括父母亲希望孩子生病的愿望,孩子会极大的配合。

6、中国文化发明早恋这个词。

很多男孩女孩在十五六岁之前完全禁止被男孩打交道,进了大学可以自由的与异性打交道,但是已经永远丧失了学习与异性打交道的机会,可能会采取非常激烈的报复父母的行为,糊涂进入婚姻中。

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是他们要用这种状态保持对父母的忠诚,或者说他们是把父母亲的潜意识的愿望见诸行动。这个愿望是你永远不要嫁人,永远不要娶妻,因为你永远是我们的孩子,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妻子或者是丈夫。

父母替孩子找对象,是父母在找与孩子的链接,你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安排的,包括你身边睡什么人,跟你发生性关系的人都是我安排的,这实际上是潜意识层面的乱伦。

孩子按照父母亲的要求找对象之后,潜意识反抗的力量就会出来,就会不知不觉的破坏这段关系,来证明父母给我找的是不对的。人活着最重要的感觉是我可以自己做主,这是绝对的排第一。在很多家庭中自己做主相当于造反,是要被杀头的。

四、所有的关系都是由早年跟父母的关系决定的。

没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所谓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我们的人格是在关系中形成的,然后会在以后影响我们的全部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