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以为是”,你就是“超人”?
电影中的超人形象深入人心,无数人为之向往。人人都有一个“超人”梦。你知道吗?最早提出“超人”的也许是伟大的哲学家尼采。
超人?
尼采对“超人”形象有大概的描述: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
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
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
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
大哲学家说的话有些深奥难懂!我们通俗易懂的表述就是:所谓“超人”就是能够克服“自以为是”的人。或者说是跨越了“自以为是”这道障碍的人。
尼采疯了吗?哪些人是所谓的“自以为是”的人呢?
网络上有人列出过好多,其中入选率最高的是:神职人员,政客,律师和教师。嗯……还好,教师排在第四位,真让我这个做教师的无地自容。
虽然是调侃,却也很有道理,高手在民间呀!真正观察高手都是极其有社会底层体验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上述四种职业的人,自以为创造了真理,自以为掌握着真理,自以为坚持着真理,自以为是真理的宣扬者。这简直是一场灾难,甚至会给别人带来灾难。
我真的是正版超人哦!不过,原谅他们吧!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自以为是”。连《圣经》里都这么说过:“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用网络上流行的段子说就是:“”坑不可怕,可怕的是TMD还不知道自己是坑。”
我好像也是个坑啊!好可怕!“自以为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人家其实很有智慧!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是一个线段,起点是“0”,也就是每个人的起点都是“无知”的。在“无知”通往“有知”的“求知”过程中,真是艰辛无比。《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轨迹不同!这我们在上学时都都背诵过。大致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真理。
面对浩瀚无垠的知识,我们可能会“望洋兴叹”。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发现自己更加的“无知”。我们终将会发现自己是“无知”的。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是我从一本哲理书上看到的一段话,细细品味,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话。从“无知”到“有知”到“无知”。是克服“自以为是”的过程。
如何克服“自以为是”?我不敢给出具体建议,因为我也在“求知”的挣扎中,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只知道,那些时刻,始终能够克服“自以为是”的人,必定是“超人”。
期待我们离“超人”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