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酿红米酒(转)
至今仍对家酿红米酒有着特殊的嗜好,是缘于对其酿造过程的熟悉与亲切。小时候对酿制红酒,一直怀着一种特别的渴盼。
秋收之后,家里的粮仓终于充实了一点,暂时没有了饥饿之虞。父亲便会利用晚上时间酿制新酒。下午出工之前,将糯米放入大水桶中浸泡。将准备用来酿酒的酒坛洗净,倒扣在烧着开水的锅里熏蒸杀菌备用。晚上吃完饭收拾好了锅灶后,升起火,搬出大饭甑,将浸透的糯米沥干,倒入饭甑用猛火蒸。平时早早入睡的小孩,这晚都会很兴奋,围在灶膛前,主动帮忙劈柴烧火,以讨好父亲和消磨难熬的等待。蒸熟蒸透之后倒入大竹箩,摊开冷却。酿酒的晚上,父亲的心情格外好,露出平时少有的慈祥,不知生计艰难的小孩们便会乘此机会饱餐一顿,甚至还偷着搓一团藏着明天再吃(常常因此而影响了父亲对糯米量的判断放多了水而酿坏了酒),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对于长年吃黑乎乎的地瓜米饭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大的诱惑!我想,对于家酿红酒的长时不衰的好感便是在这里培养起来吧。
利用这些时间,父亲将适量的泉水和红粬倒入酒坛子里。水的质量和水与糯米的比例是决定酒质量的关键因素,通常选用上好的泉水酿制;米与水的配备通常为“对加(1:1)”、“加一(1:1.1)”、“加二(1:1.2)”、“加三(1:1.3)”。按1:1,水多则酒易“熟”(发酵成熟),但酒味“薄”(稀);反之,发酵速度慢,酒浓;最为讲究的是“酒酿酒”,即用已酿成的酒代替水。待糯米自然冷却之后,放入坛中,封严坛口,约过了12个时辰之后,用专用的竹片在每天早上或黄昏搅拌一至二次。
酿酒时气温太高,酒易变酸;气温太低,也会受冻变坏。最佳时间是在冬至前后和农历正月、二月。冬至前后酿的酒叫冬至酒,这时气温正适宜于酿制,等到开春后再开坛取酒,经过一个冬季细细的酝酿,酒质温厚纯正;正月、二月期间,春风和煦、桃花烂漫,正是酿酒的最佳时节,这时酿的酒叫桃花酒,温润香醇。酒酿熟后,用曝晒过的酒篓(柱状竹篓)塞入酒坛中,将酒与糟分离开来,并把酒舀出,密封在胎密质细的陶器中贮存。刚酿出的色红味甜;封存久了,红色渐转为茶色、琥珀色,封存得越长,特别是低温条件下长期封存,则氨基酸的含量会大量增加,酒味越香醇浓郁。
据检测,家酿红米酒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B1、B2和钙、磷、铁及少量的锌、铜、镁、锰、硒等微量元素。红酒性热味甘,有活血、健脾、促进新陈代谢,补血养颜、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最宜冬季饮用。本地产妇坐月子期间,必定要饮用红酒。
此外,红酒还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应,生成芳香物质,使菜肴增味和去腥、去膻。因此,在烹制菜肴特别是肉类和鱼类时,人们通常都要用上一些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