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健全的家庭医生制度是全民之福
日前,一则“中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的消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关注和质疑是因为,在现实中还普遍存在群众看病难、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药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等等问题,说中国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这种幸福来得太突然,突然得让民众有点难以接受。尽管国家卫计委基层司的相关负责人出面作了回应,但在数据统计和制度执行上,还是让人将信将疑。
我们知道,我国一直在致力医疗体制的改革,医药分开以及分级诊疗制度是主要改革方向。而家庭医生制度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家庭医生在基层守门,分级诊疗制度无法落实下去。国家卫计委一直在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服务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推广有一个过程,先解决有没有,再到逐步完善,时间长短要看各地区落实的力度够不够。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推广家庭医生制度还存在较大差距和问题。笔者认为,这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队伍人数还远远不够,全科医生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当前我国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制度还不健全,激励全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全科医生与综合医院的其他专科医师相比,待遇普遍较低,社会地位不高,职称晋升困难,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岗位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全科医生培养体系还不完善,学科建设薄弱,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数量总体不足、增长缓慢,与发展目标和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合理的家庭医生人才队伍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人口至少拥有2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届时我国约需30万名全科医生。而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全科医生人数仅20余万人,缺口10万人左右。
二是未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全科医生岗位缺乏吸引力受工作条件与内容的限制,全科医生岗位往往难以出成果,也不易得到认同。目前,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具有激励性的全科医生人事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分配制度。这些因素打击了在职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导致人员流失。同时也造成全科医生岗位缺乏吸引力,优秀卫生技术人才不愿从事全科医生职业,进而出现“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
三是未建立全科医生“首诊制”。全科医生作为患者寻求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站,发挥着“守门人”作用。除了急诊患者外,所有患者应该首先接受全科医生的诊治,然后再由全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转诊到上级医院。但是,一方面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少、业务水平低,难以承担“首诊制”的重任;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全科医生“首诊制”制度,病人可以越过全科医生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导致这些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全科医生的服务量却严重不足。据调查, 在国外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
四是缺乏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全科医生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根据病情需要将患者转到专科医院,以确保他们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专科医院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则需要把病人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节省医疗费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科医生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专科医院之间存在着利益竞争关系,两者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解决好上述问题,是我国医疗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好全民基础医疗保险落实工作,开展好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不断充实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水平,建立家庭医生首诊制度、与专科医院的相互转诊制度,提升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建立起尊重和信任,这样,家庭医生制度才能够很好地在全国推广开来。
我们说,真正的健全的家庭医生制度,是全民之福气,但事业任重道远,人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