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茶涨价」浅谈奶茶饮品市场

2020-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连跪超人

讲讲奶茶吧。

前两天奶茶涨价上了微博热搜,诸多媒体评论头部奶茶品牌如奈雪、喜茶之类即将迈入30元/杯的时代,喜茶方回应是原材料成本上升所以才迫不得已涨价,并且涨价的也仅是其中几款产品。但是消费者好像并不买单,纷纷表示“价格劝退”。

凭心而论,30块钱一杯奶茶贵吗?

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涨价一两元并不算是涨幅很大,那么为何却引来消费者差评呢?按理说,疫情之下上游原材料涨价,售价水涨船高无可厚非,是合理现象。但是结合整个市场环境来看,涨价又有不合理之处。

必然现象:价格上涨抑制消费数量

谈起消费,相信不少餐饮类的商家正在翘首以盼消费者的报复性消费,可惜迟迟未到(之前我预测的是疫情得到控制后的两三个月内,还在观望中)。各项成本增加,现金流吃紧,确实让商家苦不堪言。其实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腰部的奶茶品牌是比头部品牌更为艰难的。

头部品牌如喜茶、奈雪(抱歉我只对这两个印象深一点),客单价高,尽管店铺选址都在昂贵的商圈内,但是这类品牌的抗风险能力是较强的,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人们复工、出行趋于正常的过渡期间,头部品牌的营业目标不能单纯的利润为导向,要挣钱无可厚非,但是原材料再贵,贵到什么程度,消费者心理也是有一杆秤的,毕竟这时候没涨价的品牌不在少数。

不少消费者在疫情期间收入紧张,这个时候涨价难免有趁火打劫的感觉(这个形容好像不是很好),这个相对敏感的时期,原先的消费群体对于涨价是比较抵触的,到了心理防御的红线,大不了不喝你家奶茶呗。

根本原因:奶茶在饮品市场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个是造成消费者不愿意接受涨价的根本原因。市面上奶茶品牌太多,消费者选择的空间是很大的,个别品牌涨价之后,找到一个替代原先口味的品牌是轻而易举的,而且除了来自于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超市便利店的其他饮料品牌的压力。

对于饮料产品来说,自身的商品属性已经复杂的市场环境,并没有真的建立起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毕竟再喜欢喝奶茶的人,也不能做到一日三餐吧。

对于奶茶品牌的选择,除了饮品的适口性,更多的是对于这个品牌提供的环境、服务的选择。头部的奶茶品牌,成立的时间不也超过10年,还不足以累积作为一个头部品牌的底蕴,更谈不上品牌溢价了。

另外,再加上益禾堂、一点点、书亦烧仙草、蜜城冰雪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营路线,价格亲民,口感也不差,靠走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头部品牌涨价的策略下,无疑是给他们反向营销了一波。

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长远来看,奶茶品牌通过“高价”获取利润的商业模式是会被打破的,即便是头部品牌也逃不过这般宿命。目前喜茶已经推出了子品牌“喜小茶”,也是走亲民路线的,至于消费者的定位、市场的细分,有机会再说。具体表现如何,就看消费者买不买单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