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浅谈《简·爱》中简•爱反抗意识的发展

2017-04-20  本文已影响192人  千山行客

毋宁质疑,《简·爱》当之无愧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部惊骇之作。

其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的人物形象,大胆突破了英国传统文学中惯以利用男性社会权势以及地位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局限性。

使得女主人公从传统美丽、善良、温柔的角色中走出来,不再成为男性的依附品,也不再缺失鲜明的人格特性,毫无个性可言。

而是拥有了独立、坚定的个性,并能为心中坚守的信念付诸行动,大胆追求自由。

小说家夏洛蒂·勃朗借由简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卑微底下的地位,以及女性难以与男子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利的现实。

作者是深刻体会到艰难的事实与沉重的社会压力摧毁了一个个渴望自由与平等的英国女性悲催命运的情况下,胆大地向传统礼制发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宣言,以致震撼了整个英国文坛。

使得小说自1847年一出版便在社会不同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被部分人视为英国女权主义的诞生宣言。

该书阐述了一个具有典型反抗精神的新女性形象——简,她从幼年柔弱、不幸、不成熟的个性中渐渐蜕变为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新女性,并最终在顽强反抗中收获了自己的幸福,成为后世妇女解放运动中一个熠熠生辉的榜样。

本文着重阐述小说中以简反抗意识的崛起及其反抗精神发展为论述。

1.简·爱反抗意识的萌发

简·爱的父亲是一名穷教士,她的母亲不顾亲友们担心有失身份而纷纷反对,仍然嫁给了他。

婚后一年,其父亲在一个大工业城市当副牧师,当时那儿正流行斑疹伤寒,他在访问穷人时染上了病,母亲又从父亲那儿受到感染,不到一个月,两人便相继离世。

由此,简·爱不得不在失去双亲的情况下,居住在盖茨海德庄园,由亲舅母里德太太抚育。

寄人篱下的简·爱得不到舅母的怜爱和佣人的同情,还经常遭受表兄约翰无端的辱骂和殴打,年幼无助的简·爱默默地忍受着一切,不敢做错一件事,总是努力把所要做的每一件事做好。

即便如此,她仍是得不到别人的欢心,常常遭受莫名的诬陷与责骂。

简·爱的童年是黑暗的,也是不幸的,过着连仆人都不如的生活,但简·爱却没有一味屈从悲惨命运的安排,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为了捍卫自我独立的人格,她奋然反抗,开始与舅妈和表哥作斗争。

她终于早熟起来并且化作了一种短暂的力量来摆脱难以忍受的压迫。在可恶的舅妈面前,简·爱并没有屈服让步,没有在绝望中放弃追求。

相反,对于简·爱而言舅妈家的生活好像是培养她坚强性格的沃土,使得反抗在她的思想中扎下了根。

她意识到“片刻的反抗已经难免给我招来异想天开的惩罚,于是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个决定,要反抗到底”。就是这样,她开始了为自己的尊严而战的勇气。

当她的舅母在勃洛克尔赫斯先生面前怒斥她是一个撒谎而讨厌的女孩子时,简感受到自己的人格正在被无情地践踏着,心中的屈辱与愤怒化成了铿锵有力的反抗。

她愤然呐喊道:“我并不爱骗人。我要是爱骗人,就会说我爱你了,可是我明说,我不爱你,除了约翰•里德,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

“别人都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其实你很坏,又狠心。你才会骗人呢!”

简•爱这一次大胆、争锋相对的责问,让舅妈看清楚了她本质上的倔强脾性,而这正是舅妈所深深厌恶的劣根性。

于是简•爱开始走上了一个人反抗不公正命运安排的旅途。

2.简•爱反抗意识的发展:

十岁的简•爱在来到洛伍德孤儿院之前,她对新的生活充满了热切的渴望与向往,她一度认为来到这儿就可以摆脱里德夫人家里痛苦生活的过去,她也可以从此开启美好、崭新的人生历程。

但是真的来到洛伍德之后,她才发现,所谓洛伍德慈善学校,实为一所孤儿院,校长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地道道的冷酷无情伪君子,他一再虚伪地强调要用惩罚肉体来拯救灵魂。

其实质是象对待奴隶一样对待学校里的师生,在肉体和精神上对他们进行着双重折磨。

在这个学校孩子们受冻挨饿,还要遭到挨打、罚站、剪头发等凌辱。

半饥半饱,感冒又没有及时治疗,这就注定了大部分学生要受到传染;八十个姑娘中,一下子就病倒了四十五个,毫无疑问,由此我们便可以得知这里到底会是怎样一所孤儿院。

如果说在盖茨海德府,简·爱反抗的只是她舅妈一家人,那么,在洛伍德学校,她面对的则是一个更为恶劣的生活和人际环境。

简·爱被送进了洛伍德慈善学校,那里实行所谓惩罚肉体、拯救灵魂的残酷教育,使简·爱继续遭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有一次,洛伍德学校的负责人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到学校视察训话,他竟然当众宣称简·爱是个撒谎者,并惩罚她在凳子上站半个小时。

从以前“养尊处优”的环境里来到可怕的孤儿院里,简•爱都不曾害怕学校艰苦的生活环境,然而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竟然要求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扬言她是爱撒谎的孩子,并处罚她站在凳子上,强迫她去承认自己真的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坏孩子。

这对于要强的简•爱而言,是怎样的耻辱啊!

于是,她伤心得放声大哭,甚至巴望着自己可以因此死掉,早点结束这令人屈辱的人生经历。

正是这般残忍的现实以及悲怆的伤心之泪,灼烧着她幼小的心灵,锤炼了她的坚强性格,进一步加速了她反抗意识的发展。

海伦· 彭斯是简·爱在这孤儿院结交的朋友,善良温顺从不曾反抗任何命令的海伦·彭斯,让简仿佛看到当初那个寄居在舅妈家不懂得反抗早年的自己,就算是不断遭到凌辱与欺负,却从未有过反抗的念头。

对残酷生活拥有一定的深刻意识的简面对海伦受到苦难,她愤愤不平地呼唤道:“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

以现在的观点看这番言论,不免觉得这样的说法尤为简单没有实质性内涵,可在简与海伦所处的那个时代而言,当所有人都习惯了逆来顺受的生活,一味依从于权贵的压榨统治下,这样的呼唤可谓前所未有的大胆,这样进步的思想也是那个时代里宝贵的精神品质。

这种大胆的反抗已不再是简·爱当初在舅妈家朦胧鲁莽的反抗意识,而是更具有一种理性,是经过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表现出她对不公正生活的看法,对不平等待遇的不妥协,勇于反抗,坚决捍卫人权的可贵精神,这也正是简·爱女性意识进一步觉醒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简•爱反抗意识的升华

简的反抗在其进入桑费尔德庄园,和庄园主罗切斯特的爱情纠葛中表现得尤为激烈。

在桑费尔德庄园,尽管简与罗切斯特两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但这并没有阻挡两人相爱的事实。

简并未将自己的感情框架于世俗固有的看法与认识,她坦然并勇敢接受自己对罗切斯特产生的情感,她具有那个时代少见的女性觉醒意识,独立自主并且有想法。

而罗切斯特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男权社会中长期积淀的征服力以及对女性的权利意志,任何男性化的超越行为都是与男人准则背道而驰的。

对于简的自尊行为,他本能的反应是阻止这种超越行动的发生,剥夺女性的自我,取得夫权制的胜利,“看你敢不敢做这样的实验,步步进犯,肆无忌惮,那就一切都完了”。

古老的桑费尔德庄园其实是罗彻斯特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象征。

从一开始,罗切斯特在爱情的天平里就占有主导地位,以其高高在上的主人身份对简造成一定的心里障碍。

只有当他想见到简的时候,简才得以有机会与他交谈。

他不允许任何女性主动的行为,也不能接受任何一种来自女性方面的威胁,是一个家庭婚姻不幸、而又极度自卑与骄傲复杂性格的男人。

面对来自富有而又极具男性魅力的罗切斯特的压力,简始终都能保持自己的尊严,追求着她一直所认可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权利。

每当罗切斯特试图禁止她说话或是不容许她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简总是表现出愤愤不平的姿态,始终不肯也不愿妥协奉承他,更不会听令于他的指挥与消遣。

当面对罗切斯特一番毫无说服力的辩解时,她如同幼年第一次反抗不公正待遇那般,歇斯底里地大声喊道,“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这样的话无论是当时给予了男主人公多大的震撼或是给予了多少女性大胆追求自由的勇气,它在任何时候都是激动人心的,也是如此振奋人心的存在。

在罗切斯特庄园主人面前,她从不因自己是卑贱低廉的家庭教师身份而感到自卑与软弱,反而是一直秉持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信念,不去妥协承认自己为仆人的身份,她渴望并热烈追求着平等与尊重。

她不管她和桑费尔德的主人罗切斯特之间财富地位的鸿沟,也不管两者之间年龄的差距,她都会大胆热烈地爱着他,并勇敢地对罗切斯特表白,“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我唯一的家”。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纯朴与大胆,罗切斯特为之震撼,愿把她奉为知己,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在此,简的反抗并不是涂上爱情甜蜜糖浆的苍白无力,而是充满着热情、希望和追求的精神。

当简意外得知罗切斯特早有妻室时,她并没有受金钱诱惑而屈尊做他的情妇,也没有做一个一味沉浸于爱情世界里盲目的女性。

尽管她是热爱着罗切斯特,也是真心实意想要与他缔结连理,可是她知道,她必须离开,必须为了自己这一生所追求的信念离开。

甜蜜的爱情未能使她屈服于不平等的地位,富裕美好的未来生活诱惑也无法叫她委曲求全,她始终要坚持做那个拥有自尊自重品质的自己。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宝贵的爱情,她奋起出走反抗,使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有独立意识的自由的个人”的权利,“我已经说出我的心里话,现在去哪儿都行”。

这都说明简不墨守成规、大胆独立的个性,追求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也是对罗切斯特所代表的男权思想的公然诀别的反抗。

显而易见,在简的心里,爱情固然重要,也是她贫瘠一生里最美丽的东西,可是她的尊严与独立人格是万万不会就此妥协。

她所要的并不是花园里开满鲜花的玫瑰,而是那一根根保护玫瑰花成长的刺。

在那样一个充满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时代里,金钱是一切的通行证,权利所有人瞻仰的存在,简不屈不挠的优秀反抗精神始终熠熠生辉伫立于每一位大胆追求自由的女性心中。

最终,简离开了这个美丽而又甜蜜幸福的地方,走向了茫茫的荒野,再次为了自由和平等重新出发。

在简看来,女人不应只甘心扮演社会指定于她们的角色身份中,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大胆追求经济上、婚姻上、人格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一味地妥协与屈服,只会让她们身陷深渊的泥潭中,只有反抗才是新的希望。

简的思想与言语颠覆了父权话语,这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显得不同凡响,具有反抗精神的简向当时道德规范对妇女的约束做出了大胆的反抗和挑战。

简是这样对读者表述,“读者,是我嫁给了他”。

这与传统家庭女教师故事中的“他娶了我”的被动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正也是简反抗意识发展最高潮的时候,是由最初懵懂无知的思想逐渐壮大后的表现。

4 . 结语

综上所言,《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解放的成功题材的小说,集中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和突进。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所提倡的自尊,独立,平等理念,为其后英国女性社会地位革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简•爱在小说表现出的一系列大胆反抗精神与意识,表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地位的渴求,对独立自主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向往。

新时代的女性本就应该如同简•爱那样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坚强不屈,而这正是作品的永恒魅力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