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苦行僧”
作者:冯靖喻
“痛,在生命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人麻木地接受被动,有人一味地躲避妥协。却也有人以优雅的姿态在痛苦中翩翩起舞,舞出独自己的美丽姿态。”
世上至痛至美的艺术,便是谭元元所从事的芭蕾舞艺术。
芭蕾舞者作为美的创造者,身后却背负着充满无奈,甚至丑陋的痛苦。因为长期练舞,她们的双脚已经严重变形。穿上美丽的裙子时,搭配一双时尚的高跟鞋或凉鞋,是每一个女孩的愿望,但这些对于伟大的芭蕾舞者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她们早已习惯与伤痛疤痕为伍,身上的每一道印记都见证了那些最难熬的日子。这些对于没有学过芭蕾舞的女孩子来说,整个过程简直难以想象。
做一个舞蹈家,就像苦行僧一样,是孤独的。“想成为一名舞蹈家或艺术家,你必须像一个僧侣一样修行。”这仿佛就是通往成功的密钥。比起身体上,练习带来的“痛”,心理上的孤独才是真正使她痛苦的。“芭蕾是一个非常敏感、苛刻的艺术”,是的,芭蕾为谭元元带来了光鲜亮丽的美好前景,却也让她留下了对至亲外公的永远遗憾和愧疚。
在《朗读者》的朗读环节里,谭元元将《海的女儿》献给已在天堂外公,这位芭蕾舞者在舞台上的真情流露,有源于外公无私的爱,和谭元元对至亲亲人的思念。这也许便是她的舞蹈能轻易打动甚至震撼观众的原因了,世间还有怎样好的表演会比真情流露来得深刻呢?
芭蕾舞艺术的极致和残酷,铸就了它在舞台上与众不同的生命力,谭元元深以为然。芭蕾,早已成为她的感情寄托。古典芭蕾中,少女公主挺拔的身姿,优雅的步态,是为了美;但小美人鱼为了追求爱,失去的远不止这些。然而作为独立的“人”,她的脊背一直是坚挺的,因为她有着最纯净的爱和灵魂。为何每次谭元元跳《小美人鱼》都会泪流满面?甚至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读到《海的女儿》童话,还是会哽咽。那是一种纯粹,为了爱可以奉献一切,她与小美人鱼早已融为了一体。“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去爱它。”
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我最同意的理解便是:即便我们在最恶劣的境遇,我们仍然拥有着不可被剥夺的精神和自由。
“最怕比你有天赋的人,还比你更自律,更拼命!”这句话不就是形容伟大芭蕾舞者谭元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