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世界青春每天写1000字

戊戌变法之班费改革

2018-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半瓶六绅

至今,我有三次自己仿造一种制度的经验。

第一次是初二暑假。作为班长,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我连续几天坐在地下书城的借阅区,略读了几本《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做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之类的书,便信心爆棚,立志仿造一种全新、高效的管理制度。其实制度的主要思路仍是通过积分量化行为,以便奖惩。可当时我眼界狭隘啊,哪里知道积分制是多么普通且普遍,所以面对着洋洋洒洒上千字的计划草案,我十分自豪。把稿纸两次对折、塞进信封,我给当时的班主任寄了过去。因为不知道班主任的家庭地址,所以我只好寄到学校。

不料,初三上学期,学校分班。原班主任刚收到我的信,还没来得及实施,我就作为“亡班者”加入到一个新的班级。新班主任铁腕独裁。后来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多么简陋、幼稚时,突然从新语文老师那里得知:我的信被看到了,那草案还被寄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积分制,那草案还有一个激进的想法:让学生按照扇形排列座位。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人眼的视野就是扇形的,学生也坐成扇形,方便老师一览无遗。只因计划胎死腹中,这视觉效果也就无从查验了。

第二次,是排座位。规则简单:按名次,每个人选择选座位或选同桌。选座位者即选即坐,选同桌者进入待定区。理想情况是,等最后一名做出选择,刚好一半的学生已经入座,剩下一半的学生开始选同桌。但我们班从未出现过理想情况。除了人数限制,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班主任显然不愿意使这个方法变得更复杂,所以我后面针对漏洞所提出的补丁,他都没听进去。我见好就收,也没再多解释。第一次实施受到些阻碍,大家循规蹈矩惯了,但凡麻烦一点就理解不了。我也急了,为了落实这个制度我占用了整个历史晚自习。好在班主任立场坚定,并对其他人表现出没表现在我身上的耐心——仔细解释了两遍。

这是一次改革。触动的利益不少。你想啊,按照这种做法,第一次重新排座位,原有座位格局会被打乱得七零八落。既有小圈子岌岌可危,进入老师监控范围内风险飙升,选到理想位置基本不可能。这个方法第一次使用可以把“唯名次论”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等大家缓过神来,摸清了规则,私下约定好,这个方法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加之,换座位是件伤筋动骨、劳神费力的事情。班主任秉承对学校活动冷漠的态度,对班级事务矜持的态度,对换座位一事也是能简则简、能省则省,到后来任其腐败变质。但这个锅,不能全甩给班主任。这是政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有我的责任——制度不合情理,终究败给人性。

第三次如标题所言,是一种班费制度。我在这次寒假里构想出来的。名字还没想好。(等等,好像之前的制度也没有名字。)现行的制度,一次性缴纳,以及对班费的使用,基本是模仿政府那一套。所以政府花钱的弊病,花班费也都有。即使是班干部特别强调的信息公开,也跟政府的阳光工程如出一辙——“犹抱琵琶半遮面”。但花纳税人的钱,跟花班费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班费钱太少。“少”是问题的关键,它直接导致交钱的人不愿意管这档子事,有什么活动去就行了,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无所谓,大家热闹就行;花钱的人没有动力仔细做预算、订计划、构思有趣的活动。因为钱少,双方责任意识都淡泊,乱花无伤大雅。

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我的思路是众筹。一有活动,方案公示,大家评头论足的同时,方案不断修改,直至所有参与者都基本满意。方案被接纳是筹措资金的前提。(现行制度是钱已到位,负责人假装看看大家假装的脸色,没人跳出来反对的就算过了。)然后,有意参与者用手中的钞票投票,达到计划金额,活动就众筹成功。而且出钱最多者(比如前几位)应被邀请参与进活动的准备过程。未能达到计划金额,要么计划流产,要么继续修改方案,重启众筹。这样一来,好处有三:

1、班费筹集的道德阻力下降、数额上限提高。一次性缴清就有这个局限,你不好意思对所有人一次收好几百。但是众筹这个次数跟活动个数挂钩,活动好,大家当然愿意出钱。

2、同学们用自己的钱投票。保证自愿参与的同时,大家都不再做甩手掌柜,提高了活动参与度。

3、班干部才终于有充分的激励去尽职尽责——绞尽脑汁构思出很棒的活动方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