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3⃣️2⃣️6⃣️天

2023-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梅子吉祥如意怀德

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进而能够更轻松解决人生的各种状态。

学习内容:

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学习心得:

15.29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心得: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15.30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心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孔子很重视改过,并多次谈及这一问题。在《学而》篇中,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在《雍也》篇中,孔子这样评价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其中的“不贰过”就是改过的问题。汇总这些言论,就会发现,孔子特别强调“知错就改”。也就是说,犯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这个态度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是在错误中成长,还是在错误里沉沦的问题。犯了错,虚心改正,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前犯过的错就不是错,甚至还会变成人生道路上的经验。但是,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却没有改过之意,死不改悔,就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滑向失败的深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犯了错误之后,正确的态度是承认错误,寻找原因,加以改正,以求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