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ManagerUp读书小悟

今天来说说自信果敢那些事儿 7/21

2021-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乘风职读

哪句话说的是你?

如果用以下句子来描述你的话,相似度有多高?

★你点个汤粉,结果店主给你上来了汤“米粉”而不是汤“河粉”,你想了想觉得也无所谓;

★你走过超市门口的促销,结果就轻易被说服试吃了东西,然后又购买了本不需要的东西;

★你在工作中面对一个比较自我的同事,心里想着“不和他一般见识”就接受了他不合理的行为;

★你在跨部门协调时感觉没办法说服另外一个同事,你觉得“是时候”请出你的直接上级和对方的直接上级交涉了;

其实,以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退让”而不“果敢”的行为。

三种反应模式

再来分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在遇到困难情境时有一些习惯性的反应模式,通常可归类为三种:

1)有时候我们却认定了自己正确,哪怕放弃最初目标,也要证明自己(“今天就得让你知道我的厉害”“我就不信搞不定你”等)--这称为攻击(Aggressive);

2)有时候,我们会“劝”自己放弃原来想要的,而且理由常常都是高姿态的(“不与这种人计较”“那个真不重要”等)--这称为退让(Passive);

3)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想尽办法去接近我们最初的目标--这叫果敢(Assertive)

什么是果敢呢?

在《果敢力:始终做自己的艺术》一书中 ,作者蒋齐仕这样来定义果敢力:果敢力就是一个人在困难情境中,不“急”(攻击)也不“退”(退让)地努力追求目标达成的能力

换句更加完整的话就是:果敢力是一个人做出的有意识的、有利于达成自己目标的选择的能力,它是一个人无论处于怎样的困难情境中,依然能够想办法全力推动事情进展的能力

果敢对应的英文单词是Assertive,一般翻译为“自信的,果敢的”,这个词在国外非常重视,而且在幼儿时期就开始给孩子讲解Assertiveness。但国内却一直把自尊、自信、自爱混为一谈,而且中国(甚至东亚)都是集体社会,非常讲究团体和谐,所以果敢被低估也很正常了。

不但如此,随着改革开放,各大外资企业的进入,工作上要Aggressive(侵略性)反而变成了一个很“正能量”的倡导,这更是附加了一层污染。

我个人原来对于“果敢”这个词,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但近几年来,当我在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时,当我在面对工作岗位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时,当我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时,当我为令人绝望的业绩指标而担忧时,我越来越觉得需要学习“如何变得果敢”。

所以我找了一些书来看,目前的领悟不多,但所收获的已经给我带来了足够有价值的转变。因此也推荐各位花此时间去理解和学习“果敢”。

为什么和如何做?

相对于“攻击”而言,“退让”更加隐蔽和需要自我觉察。但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却经常发生。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果敢”的行为呢:

◆心理上没有“自我价值”,自己都没有把自己放在有“权利”的位置上,而且是和别人平等的位置上去

◆根本没有目标,就无所谓“坚持”什么了;

◆被自己的担心和顾虑所干扰;

◆有目标,但“尽力”程度不够,所以推脱于外部限制;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果敢”呢?

◆明晰事情的目标

◆然后尽力完成

◆察觉并评估自己的担心和顾虑

摘录 什么是自我维护(Assertiveness)

来自《自尊的六大支柱》

自我维护指尊重自我的需求、价值,并在现实生活中探寻适当的表达方式。

它的对立面是胆怯性的投降,即将自我永久地深藏于一种表层之下,掩藏或扼杀自我。其目的是避免面对与自己价值观相异的人,或是去取悦、抚慰、操纵别人,或是简单地“归属”别人。

自我维护并不需要摆出与人交战的姿态,或具有不合适宜的好斗性。它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冲到队列的前端,或是要击倒他人。它并不是说为了维护我们自身权益,就可无视或漠视他人的利益。它只是说在所有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乐于维护自我,坦然地维护自我、尊重自我。它是说我们不能为了取悦他人而掩盖了真我。

自我维护是说在所有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乐于维护自我,坦然地维护自我、尊重自我。


今天的文字来自于两本书:

《果敢力:始终做自己的艺术》蒋齐仕著

《自尊的六大支柱》(美)布兰登著

延伸阅读

今天来说说自信果敢那些事儿 

到底什么是“果敢力”

怎么训练果敢力 

细细品品攻击状态:“我真急了啊”

细细品品退缩状态:“我想要但我怂了”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