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措—传说与现实的交集
图文/拾光旅客
2015年国庆去了一趟青海湖,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围着青海湖转了一圈,虽未能完全领略青海湖的美,却也看了个大概。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壮阔之美,不待言说,但凡当你步入青海湖畔,举目看到眼前草原和远处水天一色情景之时,这种壮阔的美,不言自明。说起青海湖,不由想起了那个传说:
当年,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之前,唐王赐其日月宝镜,据说此宝镜能照出家乡的景象。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就开始思念家乡,于是便拿出了日月宝镜,果然在镜中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城。见此情景,触景生情,她泪如泉涌。然而,作为和亲公主,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为了不辱使命,她便毅然将自己手中的宝镜抛出,不曾想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幻化成了一个湖,就成了今天的青海湖。
文成公主抛镜化湖的传说只是众多青海湖成因的其中一个,其实还有西王母、二郎神的版本,无论哪个,青海湖本身和故事一样美文成公主抛镜化湖的传说只是青海湖众多成因的其中一个,其实还有西王母、二郎神的版本,无论哪个,青海湖本身和故事一样美。抛镜化湖和其他众多有关青海湖成因的传说,自然都只是传说而已,青海湖的真正成因也不会真是抛出去的日月宝镜幻化而来,科学的角度来说,青海湖是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而成。但正是这些传说,让这个湖泊有了人性、神性的色彩,因而才会使她更加迷人。话题扯远了,今天的主题并不是青海湖,而是另外一个美丽而且同样充满了传说的天湖、圣湖——纳木错,西藏的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我见过的最美的湖,没有之一!
星月同行
仰慕纳木错已久,不为其他,只为她那纯粹的美,到西藏的第二天就直奔她而去。但一切美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早就听闻纳木措很遥远,即使身在拉萨的我,也会觉得她好遥远。昨夜在携程上订的纳木措一日游,晚间收到司机的短信:集合时间,6:50,务必准时!看罢觉得并无不妥,忽视了经度和时区,简单的认为六点五十起早点就可以了。直到第二天临行之前我才发现,这里六点五十和半夜没甚区别!我五点左右起的床,收拾好差不多五点二十左右出的门,走出客栈小区院子的大门,站在街口看了一下天空,漫天的繁星,遍布在拉萨城上空漆黑的夜里,这等景象,美的太突然。无暇欣赏,只能多看几眼,继续赶往乘车集合点。集合点就在布达拉宫西门停车场,离得并不远,而且我的时间也还充裕,就走着过去。凌晨五点多的拉萨,寒气袭人,不得不全副武装,就差武装到牙齿了:围巾,手套,帽子,一样不能少。一路走来,街头的环卫工人早已开始忙碌,无论在哪个城市,东边还是西边,南面还是北面,不管夏天还是冬季,天气炎热还是寒冷,他们永远都是起得最早的,工作得最早的,看着他们带着节奏感地挥动着扫帚,天气似乎不再那么寒冷了。
街上很是冷清,围着布宫外围街道饶了大半圈,就没见到几个人,车辆也很少,安静的街道,甚至都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走不多远,就到了布宫西门停车场,这里倒是有不少人,路边停放着几辆商务旅游车,还有三两个早餐小摊和叫卖着早餐的阿姨。小摊旁摆放着几张小桌子,若干小凳子,昏暗的灯光下是零散的人影,站着的,坐下来吃早餐的都有。我也凑过小摊去,瞅瞅有啥吃的,只有包子、粥和茶叶蛋,我选了包子和粥。一般这么早我是不怎么吃东西的,可是想着路途遥远,吃点垫垫是很有必要的。小摊阿姨倒是热情,听口音应该是四川老乡,招呼我坐下问了我的车号,说车来了叫我。这顿早餐虽略显清淡,但填饱肚子也倒不是问题。慢悠悠的吃完早餐,车还没到,心想难道这是被司机放鸽子的节奏。昨天被出租车司机带错站,今天被旅游车司机放鸽子,老司机们和我有仇有怨吗?
正当等车无聊之际,路边不知何时窜出一条藏獒来,体型庞大,却没有凶神恶煞,懒洋洋的在街上游荡,甚是可爱。我远远的观察着它,不敢靠近,旁边有个妹子很是勇敢, 跑上前去,轻抚藏獒的头,这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没有任何反应,更没有反抗。藏獒原来可以这么温柔!还是妹子过于霸气,威慑住了强悍的藏獒?看到这番情景,我也猛下决心,决定上前去和藏獒来个亲密接触,可是,没待我接近它,它就悄悄溜走了。藏獒也是看脸的动物啊,妹子前去,温顺任由轻抚,我上去,就溜之大吉。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万点伤害!狗狗,你回来,我们好好聊聊!但是它完全无视我,扬长而去......
眼看马上六点五十,却还没有看到我们的车的影子,司机果然是要爽约了。在小摊之间来来回回踱了几圈之后,终于我们的车在昏黄的路灯下缓缓驶来,确认车号后,我立马上了车,外边实在好冷。车是一辆十三座旅游车,我上车时车上只有两个人,人没到齐,不知今天有几人同行,不过很快,同伴 们陆续赶来,一共六个人,六人成团,也还不错。集合完毕,整装待发,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期待一路的风景,星月同行。
扭头扬长而去的藏獒沿 途
旅行不只有目的地,还有沿途的一路风景。错过了目的地,可以走一遭,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一生再难相遇。对沿途的风景满怀期待,怎奈车窗外还是一片漆黑,昏暗的路灯下,除了路边隐约的枯枝和街道两旁的楼房什么也没有,只好静待黎明到来,阳光升起,照亮沿途的风景。
打开地图看一下导航,我被吓到了!259.3公里,6小时39分的车程!不到300公里的路程,竟然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想想路况一定不会好,虽不晕车,这么长时间的颠簸,也不会很舒服。但既然决定去 了,能有什么办法呢,硬着头皮走吧。记住,欣赏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司机话不多,上车后简单交代了几句就默默的开车,车上显得很安静,有的同伴可能因为起得太早,没睡好,车上又那么暖和,就不知不觉睡了过去。其实我也是挺困的,闭上了眼却怎么也睡不着。索性不睡了,继续朝窗外眺望,希望能发现什么似的。
地图上小小的一段,却要花费掉大半天车出了城,前行不远,碰上京拉线施工,不得不绕行小路,小路果然路况不佳,还很狭窄,好几次不得不停下车给大车让道。庆幸的是,这段狭小的小道没走多远就上了主路了。进入202省道,已是九点多,此时车窗外天色才渐明,我知道,夜色终要散去,黎明马上到来。果然,第一缕阳光从山后升起,打破黎明前的漆黑,将光明和温暖洒向这个世界,我也知道,沿途的风景将从这里开始。
果然,第一缕阳光从山后升起,打破黎明前夜的漆黑,将光明和温暖洒向这个世界,我也知道,沿途的风景将从这里开始。 有了阳光的照耀,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晨曦之中,雪峰高耸,山脚阴暗出,青藏铁路上,有一列缓缓驶向拉萨的的列车,打破了雪域高原的的宁静。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雪山,山脚裸露的黄色砾石,山顶皑皑白雪,雪峰之上是湛蓝色的天空,美不胜收。 回头望身后走过的路,阳光在草原上洒下一片金黄。青春年华不四处走这一遭,如何发现这世间的美,茫茫山川,巍巍高原之间,我或许只是一个过客,千百年来无数过客中的一个,走过这一遭,不知何时会再见,但这些走过的,却永远不会忘怀。唐古拉山的风
车行进了许久,抵达了中途休息第一站——念青唐古拉山口,司机把车停靠在休息点停车场,嘱咐我们可以到这里下车看看风景,拍拍照。同伴们都下了车,回头望身后走过的路,阳光在草原上洒下一片金黄。青春年华不四处走这一遭,如何发现这世间的美,茫茫山川,巍巍高原之间,我或许只是一个过客,千百年来无数过客中的一个,走过这一遭,不知何时会再见,但这些走过的,却永远不会忘怀。
念青唐古拉山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终年白雪皑皑。据雍仲本教所言:念青唐拉是藏地三大神山(冈底斯、念青唐拉、玛积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传说纳木错与念青唐拉曾经是一对恩爱夫妻。而根据雍仲本教护法经、家族史以及神山祭祀文等本教典籍记载:唐古拉是雍仲本教的神山之一,是母子护法的四大眷属之龙度唐古拉,也是古藏文化史记中较有影响力的著名神山,它与纳木措是修行之人向往的修行圣地。
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界碑,远处是高耸的雪山,山下有经幡,在西藏,神山圣湖之地多有经幡祈福,近处则是拍照的人和他的影子打开GPS信息显示,这里海拔5100米—我的海拔新高度,之前我还担心一路上会不会出现高原反应,毕竟这里海拔已经超过了五千米,这下看来我的体质还是能够适应高原的稀薄空气的。这里气温本来就不高,山口风还很大,高海拔,低气温,再加上大风,虽然有阳光,但远不足以温暖这里寒冷的空气,吸进一口空气,会明显感觉鼻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引起轻微的疼痛。下车后就感觉到异常的寒冷,但不顾得这些了,直接穿过公路,跑步进入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景区,径直向界碑那边走去,虽进入了景区地界,但司机告诉我,这里离我们今天的终点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路途遥远,不敢逗留太久,拍好照片各自回车,继续前行! 前行一小时左右,就到了纳木错所在的当雄县县城,县城不大,一座典型的藏区小城,与其说是小城,倒不如说像是内地的小镇,沿路一条主街,主街两旁的低矮建筑,很难想象这里是一座城。藏区地广人稀,县城人口都并不多,当雄这样的规模算是不小的了。城并不大,各项设施倒是挺完善,学校、青少年活动场所看起来干净整洁,沿街商铺也算应有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口少本身并不算劣势,相反,如果把资源分配得当的话,一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生活相较大城市来说反而也会更加惬意。慢节奏的生活,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去信仰,因为人有时候太过于繁忙,会没有时间去追寻信仰的,而有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出县城不多远,公路旁边便是当雄县赛马场。赛马场的场地很大,想必这里在夏季有赛马的时候一定会很热闹,当雄作为西藏的旅游大县之一,坐拥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两大旅游景点,还花巨资打造了当雄赛马场,马场中的牦牛毡主帐篷面积达2000平方米,系当雄县投资500万元,花了3个月时间由人工编织而成。据说这个帐篷是整个西部乃至全国最大的牦牛毡帐篷。2012年建成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既丰富了当地人民的闲暇时光,又推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一举两得。
在拉萨市区偶尔会看到小货车拉着一车车饼状的黑呼呼的东西,暗自揣摩那是什么呢,等小货车靠近细看,竟然是牛粪!满满一车的牛粪!蔚为壮观!这是藏民们的燃料,取暖做饭都用它。如果说拉萨市区的拉粪车偶尔才会遇到,那么沿途的粪堆便是随处可见,沿途的居民房前屋后也大都堆放着大堆小堆的牛粪,杂而不乱,造型各异。块状杂乱堆放的,砌成围墙的,抹平表面呈大球体状的都有。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经济环保,没有无用的东西,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就是藏民的智慧。
过了赛马场附近的零散居民区,再往前走,翻越最后一座大山,就抵达纳木措了。进山之前,有一道关口,这里是进入纳木错购买门票的地方。大门前几个藏民牵着自家的藏獒候在大门前,开车师傅说,上前与藏獒合影,收费20元。这可是一门好生意,若在旅游 旺季,一天能赚不少钱吧。验过票,继续向山里进发,进山的路路况挺好,应该是为纳木错专门修筑的。这一段山高谷深,山间一条小溪流穿行其间,水流不大,却很清澈。在这没有生活污染,没有工业污染的地方,水不清也难。爬上山口,和雪山近距离接触,远处山脚溪流完全被冻住,宛如冰河一般随公路蜿蜒。
爬上山口,和雪山近距离接触,远处山脚溪流完全被冻住,宛如冰河一般随公路蜿蜒雪山,草原,狐狸
峰回路转,放眼一望,便见此景:
峰回路转,放眼一望,便见此景披星戴月的赶来,在这不经意间瞥见,起伏山峦间嵌着一湖碧水,点缀在草原和蓝天之间,蜿蜒的的冰河伴随着曲折的公路,一齐指向那个美丽的终点,见此情景,激动之情,自不用说。
欢喜之余 ,师傅却给了我们一盆冷水,泼得我们心里拔凉拔凉。他淡定的说这里并不是我们去的地方,这里很美,湖面还结了冰,还可以在冰面玩耍,但是这里进不去,牧民私人牧场,禁止入内!只好隔着玻璃车窗,用眼睛和相机记录下这里的美景,略感遗憾。
走完曲折的下山路,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原,草色枯黄,也没见到任何动物的影子, 看着甚是荒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般景象,对的时节来,没准会在这里看到。此刻,只能靠发挥想象力了。看着茫茫的草原,听着师傅关于草原、牧民、放牧和转移牦牛群的故事,思绪漫游在牛羊成群的草原中......寻思着这偌大的草原上该有点生命才有意义。
师傅突然把车停了下来,叫住了我们,让我们往窗外看:大家快看,那边有一只狐狸!野生的!我也多年没见到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齐刷刷把头转向窗外,不远处真有一只狐狸,自知此物难得一见,立马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狐狸好像察觉到了我们,回头看了一眼,朝草原深处跑去,再也没回头,好一只狡猾的狐狸。在这高原的茫茫草原,躲过狼群,躲过寒冷,生存下来,没有机智大概是不行的。
狐狸察觉到了我们的存在,扭头看了我们一眼,然后朝草原深处跑去,再也没有回头看狐狸扬长而去,继续前行,过了一小段,路边有个小型停车场,司机师傅又靠边停下车,告诉我们这里是观看乌龟山的最佳位置,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有一座小山形似乌龟趴在草原上,远眺前方,一片碧绿的湖水,那就是纳木错了,翻山越岭,终于就 在眼前了。正当大家拍照玩耍之时,走进路边草原去的一个小伙伴发现了老鼠洞,里面还有几只老鼠,大家闻声跑去想要一看究竟,老鼠躲在洞里再也不出来了,想必是被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吓到了。
司机师傅开着这辆车,带我们翻山越岭,在青藏高原上穿行我走到了对面去,踏进路边的草原,草原上有几道明显的车辙印,延伸向远方,看似没有尽头。应该是夏季牧民经过时候留下的,现在虽看不到牧民,也看不到牛羊,但远处依然可以看见几个牧民搭建的简易帐篷,作为他们放牧时的临时住所,放牧季节过了,就赶着牛羊迁徙别处。千百年来,经过了无数个来回往返,牛羊和牧民或许会改变,但远方的雪山和蓝天始终静静守候着这片草原,即使寒冷的冬季,也忠诚的守候着,等待来年的草长莺飞,牛羊成群。
我走到了对面去,踏进路边的草原,草原上有几道明显的车辙印,延伸向远方,看似没有尽头湖边漫步
中午十一时三十分,我们抵达纳木措。七点出发,十一点半到达,整整四个半小时。说来路途并不算太远,一路边走边玩,也耗去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不管怎样,顺利抵达。午饭也顾不上吃,径直朝湖边的方向,向着那一片蔚蓝飞奔过去。
纳木措蒙古语名为“腾格里海”,藏名全名为“纳木措普摩”,皆为“天湖”之意。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和其他圣湖一样,纳木错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苯教或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还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光听这个故事就很美,看到了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之后,你会发现,这种美不仅仅只是个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美得感人,美得自然,美得真实。
湖边阳光依旧很充足,却没有了温暖的感觉,越靠近湖边,风越大,呼呼直响,寒意也渐浓。可能因为太冷,湖边游客稀少,少到掰着手指也数得过来。人少,圣湖的美没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反而添了一份宁静,虽有寒风呼啸,又有何惧。朝湖边一路小跑,脚底下的沙石发出哗哗的响声,路边有一块看似不起眼的提示牌,上边写着告知游客的注意事项,圣湖在藏民心中是神圣的,容不得玷污的,所以,朝湖里扔垃圾是被严格禁止的。即便不是圣湖,作为一个文明游客,不乱扔垃圾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文明出游,才能守护好这片碧绿的圣湖,这片湛蓝的天空,这片浩瀚的星海。
湖边的小水塘的已经结冰,冰层还挺厚,足以支撑人体的重量,冰面上也有人玩耍。从未在冰面行走过的我,出于好奇,壮了壮胆,走上冰面,居然没有掉下去!先小心翼翼的走,生怕一下子冰面裂开,掉进冰窟窿里,走着走着,胆子也越发的大了,就跑了起来。跑过这片冰面,就到了湖边,湖边沙滩满是砂砾和鹅卵石,经过千万年来湖水的不停拍打,光滑如玉。
湖边一片雪白,寒冷的天气把靠岸的湖水冻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雪白的湖岸线将黄色的草原和碧绿的湖水分隔开来,湖边千层雪,湖岸千层山,不规则而和谐的层次感,诠释着这里静谧之美。湖岸边,有一头毛色洁白的牦牛,缰绳握在它的主人手里,这是当地牧民们的赚钱门道。游客付费与牦牛合影,还能骑上一小段。我走到牦牛附近时,热心的藏民也上前询问我要不要骑牦牛,我对于骑牦牛并不感兴趣,婉言谢绝了牧民继续前行。湖边有一处尚未结冰的地方,湖水不深,清澈见底,浪花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了水底卵石上闪烁的点点光斑,点缀着湖底。这里不远处,我寻得一块稍大的石头,较为方正,走得也有些许疲惫,就放下包,坐下休息片刻,顺便把午饭给吃了。说是午饭,其实都是些零食,昨天就听司机师傅说,在这里吃饭事件奢侈的事情,所以就自带了干粮。后来在这吃饭的小伙伴的经历证明了“在这里吃饭确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个说法。
吃过午饭,休息片刻之后,我沿着湖边继续前行。矗立湖对岸远方的念青唐古拉山,如神话传说那样,静静守护这这位美丽的妻子—纳木措湖。巍峨的山体有如伟岸的身躯,守护千万年而不知疲倦,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仿佛都与他们无关,只是静静地依偎在彼此的身旁,守候着彼此。神仙眷侣见此,亦当自叹不如,真是羡煞仙界,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山与湖的相会,成就了这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我与他们的相会,则看见了传说与现实的交集其实并非空白。
远望着神山,近看着圣湖,我伫立了许久。
走了没多远,我便返回,往回走了。走来时的路,步伐也轻快了许多。靠近路口那里的湖边现在来了不少人,走过去看看热闹也该到集合回去时间了。我朝人群走去,想想还没拍个照留个纪念,于是湖边找了个小伙子,帮忙拍张照,小伙子挺热心,给我拍了好几张,还让我换个角度换个姿势,于是我进湖边,离湖水更近的地方去。这一去,脚步还没站稳,晄嘡一声,一只脚掉进了冰窟窿里,本能的拼命往外爬,幸好岸边湖水不深,都说自拍需谨慎,他拍也要谨慎!还好有惊无险,帮我拍照的小伙子还向我道歉,说不该害我掉水里……多实在、多有礼貌的小伙子!掉进湖里,鞋完全湿透,脚冻得麻木,匆忙谢过小伙子,我离开了纳木错湖岸,朝停车场走去,到停车场之前,我特意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山,这片湖,不知何时再会,但我知道,绝对不是后会无期。车离开纳木措,走来时的路,窗外风景依然美,只是大家都过于疲惫,昏昏沉沉的睡过去了,一觉醒来,已是拉萨城区。回到发车点,此行结束,恍若梦境一般,但我知道,那是真实的,美的。
矗立湖对岸远方的念青唐古拉山,如神话传说那样,静静守护这这位美丽的妻子—纳木错湖。巍峨的山体有如伟岸的身躯,守护千万年而不知疲倦,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仿佛都与他们无关,只是静静地依偎在彼此的身旁,守候着彼此。 前一秒还在愉快的拍照,后一秒就狼狈的掉进湖水里,湖水寒冷刺骨,湿透的鞋里是冻得麻木的脚,刺骨铭心的教训,自拍需谨慎,他拍也大意不得,拍照时刻,安全第一!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