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一门课,课程结构应该怎样展开?
做好一门课程,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内容。从选择主题、调查对象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再到推广营销,每一步都需要尝试、总结、进行调整。但有一点是贯穿整个课程的,那就是教学目标,它在每一个环节进行时起到的是灯塔一样的作用。
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要选取哪些内容放进去呢?如果一味地凭讲师的直觉或者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去衡量要不要将一个知识点添加进课程之中,而忽略了最早提出的教学目的,往往会使课程结构混乱,导致主题的重心偏离,那么教学目的的完成度也会跟着大打折扣。
因此,教学目标在课程开发中是指示者的角色。有时候不是我们做的东西不对,而是这个东西“有没有必要呈现?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值得我们结合“最初目标”再三考量。
课程的结构
接着,根据我们定好的教学目标,课程的结构可以分为这主要的四部分:导入、教学、作业、回顾。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部分,主要的目的是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开篇吸引到大家,让大伙儿知道在课程中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有自己需要的内容,才可能有下一步学好我们课程的步骤。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呢?
1.娱乐性
《娱乐至死》里面提到教育有融合娱乐的趋势,的确,现代教育中不乏这类成功的教学案例。
其实娱乐也是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趋势,我们越来越注重和追求体验,结合一些娱乐性元素,可以适当的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提升学习者对课程的好感,那么坚持学习的概率也会提高。
2.视觉体验
之前提到体验感,一门课程就是一款产品,好的产品要给用户最佳的体验感,特别是教别人表达和展示的课程,对于视觉美感的要求更高,如果课程自己展示的东西都不精致,又怎么让别人相信你有能力教会我厉害的表达方法呢?一个课程的视觉化体验做好本身就是有效的推广手段。
3.有情节
我们都有故事情结,因此需要故事情节。
生活化的情节代表的是接地气,课程和我们的生活连接越深越能引起共情,人都有倾向靠近与自己有关的事物的规律,增加课程里面的情节,无疑也是吸引用户的心理战术。
4.挑明问题,告诉他“我能帮你解决”
这一条最为有效,当学员遇到问题,寻求解决途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再没有比自己有需求更强烈的学习动力了。
5.展示牛逼成果
学完这个课程你也可以像XXX一样牛逼,可以做出特别棒的作品,这一招提升期待值。
二、教学
教学内容质量高的标志,不仅仅是喷一堆干货。
首先每一节课的时间需要把握好,不能太长,表达避免累赘。
在信息时代,大家都有些急性子。最好是提出系统的步骤,简洁明了,也避免杂乱无章,并且方便记忆。但人的接受和记忆广度也是有限的,每节课学习步骤尽量不要超过四步。
其次,知识点、案例都要围绕着教学目的,有助于达成教学目的的才是我们想要的。
再者,教技巧不如叫技巧产生的原理,让学习者也有探索“技巧”的能力。
三、作业
作业在课程里一方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员输出倒逼输入。
很多时候我们学完一个内容,以为自己都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时候,就倒逼了学员回去认真地去学习,或查找资料,以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再者,作业也是检验课程质量的一大标准。学员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学习的效果就在这里显现,如果课程内容无法完全被学员吸收,那是不是有一部分原因是课程内容表达得不够清晰呢?
而关于作业的设计,内容需要有一定的意义或者乐趣,但依旧是要紧密切合我们最初制定的教学目标。
四、回顾
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总结,不仅帮助学员将学到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体系,并且能够加深记忆。
回顾知识,可以采用PPT、思维导图、罗列清单等方式对教学内容做归纳,展示给学员,也可以鼓励学员自己进行整理,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课后回顾和总结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可以理清知识框架,而且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程度,发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给自己一些反馈,并在正向的反馈中找到继续学习的动力。
针对课程进行复盘
不光是学习课程的学员需要进行复盘,用以检验自己学习掌握情况,而作为开发课程的老师更应该根据学员反馈、作业反馈客观地分析这门课程的质量,及时复盘,调整修改。
这里介绍三种复盘的形式:
1.自我复盘
自我复盘即自己思考问题的根源,寻找改进的措施。我们其实已经对自我复盘不陌生,它是我们最习惯使用的复盘方式。但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在复盘中先否定以前的做法,不要自欺欺人,这样新的观念才会被接纳进来呀。
2.团队复盘
团队复盘的精髓是各种不受限的思路和观点的交锋、组合,往往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新思路。
3.复盘他人
复盘他人分为对比复盘和单纯复制他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结合自己的处境,和他人的做法进行对比复盘,才能对症下药。但并不是不能复制他人做法,只能说合适的,就可以。当然这里要避免的是跟风,有一句话忘了是谁说的:“似我者死,学我者生”。
秦阳:天赋、功夫、互补,总有一样能够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寻找的不是解释的客观理由,而是解决的可操方案。
设计出一门好的课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秦老师说的:哪里有自动自发的高质量,都是看到问题不断调整的结果。发现问题并不可怕,问题出现就寻找解决措施,前段时间才接触到“群殴”这个概念,大家一起“群殴”一个问题,能够碰撞出很多之前从未考虑到的角度和想法,但要注意在大家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先不要对任何想法采取评判和批判,否则显然是达不到头脑风暴效果的。
后记
依附着教学目的,完成课程设计,不仅仅代表着你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更难得的是在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依然有不忘初心、以始为终的坚定。
了解到一件事物的本质,可以将其原理“通用化延伸”到其他活动中,比如,无论在什么场合下,“目的”都是我们走每一条路、跨每一道坎的指导,写文章、写书、演讲、沟通,等等等等,当你要做出一个决定一个行为,考虑一下你最初的目的以及目的指向的对象,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真的有助于达成这个目标呢?还是说这个决定或行为让你南辕北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