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心情随笔散文

无需理解,尊重就好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51人  陵子心语

看到金岳霖教授的一个故事。

当时,金岳霖在哲学系讲授形式逻辑学。每次上课的时候,他会先在黑板上写一行字,然后讲一个形式逻辑的道理。

简约书社,作者拍摄

有一次,一个学生站起来对他讲的提出了异议,说他讲的不对,金岳霖便开始跟他辩论。

最後那个学生说:“我就是根本不信你的形式逻辑。”

金岳霖说:“如果你不信,为什么还要来听呢?”

学生说:“我来听课就是为了证明你的形式逻辑根本不存在。”

金岳霖的每堂课,这个学生都会来听,而且每次都会跟他辩论一番,其他学生都很乐见他们的这种交锋。他们之间的这种辩论并不会因为下课而结束,两人会一起去食堂吃饭,吃饭的时候会继续辩论。

其实,对于研究哲学的人来说,怕的不是别人提出异议,怕的是被无视,他们巴不得每天有人找他们辩论呢。

画院,作者拍摄

崔永元老师说:

金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在不同声音中的对话,这其中除了共识之外,必须有的就是尊重。因为尊重,即使我们观点不同、价值观不同,甚至世界观不同,我们还是可以平等交流。他们之间存在着因为理解而靠近的尊重。”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有一个惯性思维,总强调:你要尊重,就是要理解。所以,我们就认为:理解是尊重的前提,没有理解,就没有尊重。但有的时候,理解也是很难的。

画院,作者拍摄

比如,年轻女孩染一头的白头发,我是很难理解的。

一次在机场,遇到一个染一头白发的女孩,我特别惊讶。因为时间充裕,我一直关注她,发现她面容姣好,身材棒极了,约1.65米的样子。

她候机的登机口人员很多,座位远远不够,有的人站立着看手机。

这时走过一个老人,她站立给老人让座,并帮老人把随身小行李取下放好。这一切很自然,也很美。

突然觉得,无需理解她为什么染一头白发,尊重她的选择就好。

相信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和孩子的观点不同、与同事的观点相悖、朋友的风格特别……如此,我们都会遇到。

我们不用总是强调去理解,每个人会有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标准,不用理解,尊重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