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控制,才不会失控
![](https://img.haomeiwen.com/i5930363/77f4ad16b109bf5b.jpg)
我身边有这么一位朋友,他有时会好奇我在做什么,我跟他讲我做了什么,每每一说完,他就会评价我做的事,有时候还会评价我,评价的内容大部分是否定的,有时候不好直接否定我,就否定跟我一起共事的人。一来二去我就很讨厌跟他讲,任谁也不喜欢被负面评价啊。然而他又总问,后来不跟他讲了,他还会说:“你看我关心你你都不搭理我。”尼玛,这是我的错咯??
我这位朋友工作能力极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企业高管的位置,深得老板的信任,所以他跟我说话时,也不自觉地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比我高的位置:如果他没有觉得他比我强,又怎么会随时都在评价我呢?
然而我极不买他的账,生出逆反心理,之前还有争执,到后来他一问我就沉默不理。我并非故意要去争个对错输赢,而是我在努力拉平我们的地位感,这说明我很在意他的影响,而到后面变成沉默,其实说明我已经放弃,或者不在意这段关系。
不过重点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以关心的名义告诉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有时候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有时候是我们的朋友,奇怪的是,往往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如此。
当我们小的时候,适当这样做是可以的,因为儿童认知能力有限,父母老师是指导者,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建立认知,不过即便这样,也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你的认知对孩子造成束缚。然而成人还这样做,其实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我觉得你不行,我觉得你做的不对,我觉得我才是对的,而且正是因为和你如此亲密,我才愿意让你朝对的方向前进,我比你厉害,你应该听我的。
我的这位朋友就是,他不但指责我做的不对,还经常“预言”:你看如果你继续这样,你就会怎样怎样,总之是一个不好的结果。万一有一次真的不幸如其所言,他就更加洋洋得意,或者用一种“我早就知道”的姿态居高临下的说:你看,果然如此,我每次说你都不听,你看又这样了吧。
我愤怒:我过我的人生,又没让你对我的人生负责,我愿意去为失败买单,关你屁事!
抛开情绪,其实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想看,他还真是抱着一颗为我的心。只是,那背后的原因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晓:那是一种对失控的深层恐惧。
在这样的人身上,往往有一种模式: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用于解决类似的问题。这本身是极好的,人都是在挫折和问题中不断成长,通过解决问题找到客观规律,积累经验,是走向智慧的一种方式。然而有问题的在于:他们不肯接受除这些经验以外的可能,或者要通过极有力的证据方才能说服他,而且他们也不太愿意接受失败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模式单一化。因为模式单一化,所以能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用到极致,这样也的确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然而如果将这个模式放到他人身上,要求他人也要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模式去做事,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你的经验不等同于他人的经验,你擅长的解决之道也并非他人能做好,你不能代替他人走他自己的路。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控制对于你那么重要?如果出了问题又怎样?大的问题倒还好,小的问题也不断强调,你是想让人生过成一种怎样的完美?
而且这样的思维模式还容易延伸出一种更恐怖的思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你不认同我的观点,好吧,我就等着看你失败,或者我要把你逐出我的信任名单,因为我发现你是个不稳定因素,所以当我走到一定的阶段,拥有一定的权力时,我要让我身边都是在信任圈里的人,去除异己。我对那样很满意,因为我发现我几乎能控制所有的事,想成为所谓的“全能神”。这样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可怕。
在后现代的思潮里,世界是多元的,没有所谓的“真理”。不允许跟自己不一样的模式出现,就看不到别人的可贵、可爱、可取之处,也会湮灭很多的可能性。每一个人来到世上,活到至今,有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并没有因此夭折。也许他不能得到你所定义的成功,但他在自己的路上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前行。我不会要求你变成我,我也不愿意变成你。也许有段时间你说服了我,让我愿意按照你的方式前进,但我终究会回到我自己的轨道,因为我内心的声音会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什么是我该走的路。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样子,控制的最终,一定是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