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点儿真不是什么坏事儿
去年11月,我把我的QQ签名改成了这样: “Make it happen.”
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这么几个字,总隐隐觉得这句话简洁、漂亮、却好像蕴含着很大的力量。一直到今天提笔写这篇文章,才敢说,这句话改变了我这几个月的行事作风和生活状态。
那来说说结果最显著,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儿吧。
去年考完了GRE和托福,以为终于可以开始申请美国研究院的时候,愣愣地发现美国心理学硕士项目的要求都老高,要和本土美国人以及实力强大的科班外国人竞争,光靠我两年的工作经历怎么看怎么悬。纠结数日后,下了狠心,干脆就自己搞个research做做吧!
此处为第一次主动,来源于不尽最大努力拿到美国offer誓不罢休的信念,连一堂研究设计课程都没上过,连Excel数据怎么导入SPSS都不知道,本科出身经济学的我,居然就这么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心理学resesarch.
我当时的想法是做就做嘛,做好了拿来当申请材料,做不好了只是损失一些时间。况且先熟悉一下每个program以后都要教的科学研究方法,多带劲儿啊!
嗯。是挺带劲儿的我后来发现。每天钉在电脑前狂啃论文,搜集idea,苦思冥想我到底要做什么领域的什么研究。简单地来说,我到底要在这么多前人搞过的五花八门的研究基础上搞清楚什么新问题?
那阵子我觉得我的脑子里充满了那种叫做逻辑的东西,前所未有的思路清明。英语论文写着写着,我会突然好像坐到了自己的身边,诧异地看着正在敲字的自己,感叹道“原来我也可以做科研呐!” 但是一切又好像理所应当,顺畅地发生着,我只是在做我该做的事儿。
其实问卷上线,到论文最终定稿,一共经历了25天的生命周期。期间碰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最开始。毕竟我的学术功底可以说几乎没有,即使我弄明白了自己要做出什么结果,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于是当时我决定,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培训界的朋友甚至远在美国素不相识的教授们。
此处为第二次主动,积极调动资源,突破了“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完美主义的瓶颈。
设计问卷期间,关于怎么把美国实验用的问卷本土化我一直找不到一个答案。于是我写信给了我所研究的领域:Emerging adulthood(成人初显期) 【1】的开山鼻祖:Professor Jefferey Arnett. 是他在2000年开辟了这个新的人类发展阶段,他的论文我从1997年发表的读到2012年,得到了大量的信息,但没想到能还能通过邮件得到他的亲自指导。看到他第二天回信的时候,我好激动,感觉交错时空和一个帮助了我很久的人联系上了!他还在邮件里抄送了他的博士生,说我们俩做的实验内容差不多,可以多多交流,并且让她把她的论文发给我参考。
我不知道写邮件求助外国教授,这对其他做惯科研的学者是不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但我从中受到了极大鼓舞。其实根本不需要怕这怕那,怕自己没有专业背景、学校撑腰;怕自己问出来的问题太幼稚被鄙视......求助了这么多人,我渐渐意识到,“别人的看法”这种东西,本身是无意义的,甚至根本是不存在的。在很多时候,只要你虚心求教,解决问题,那么你就赢了自己。而且你的舒适圈又再一次被扩大了,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不会再犯难了!
最后这篇论文在12月25日定稿,我终于可以把它上传到了各大研究院的申请系统。除此之外,我还把它发给了另一位专做中国成人初显期研究的老师,Prof. Larry Nelson. 并告诉他,我对他的研究课题很感兴趣,最近我独立完成了这个research, 请他过目。
这里是整件事情的第三次积极主动,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也为我免去了不必要的麻烦。
过完圣诞假,Nelson教授回了,他说:
You are to be commended for all that you have done with so little direct training in this field. It is very impressive! Congratulations!
看到这个我直接就泪奔了!我猜想过许多种反应,但其中不包括这么正面的feedback!一个素不相识的教授看完我新鲜出炉的文章,居然祝贺我?!2013年最后这一个月的辛苦、迷茫、期待一下子全都喷涌而出...
Nelson教授还在信里提醒我,和他合作还需要把一个特殊的因素考虑在内,那就是他所在的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特殊规定。 这所学校其他地方一切如常,2013年综合排名位列全美62. 但这是一所教会出资开办的大学,所有学生入学都要签署honor code, 即摩门教的清规戒律。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包括茶),不能饮酒,不能穿吊带衫,不能男女共处一室等等。这真是稀奇事儿,不得不感叹宗教的力量如此强大!
最后权衡比较下来,我实在接受不了两年不能喝茶不能喝咖啡这个规定,于是没有申请。但我非常感谢Nelson教授开诚布公的态度,让我了解了更多信息,没有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还有申请费。
后来我在自我陈述中写到,这一个月的经历挖掘了我作为研究者的潜质,同时它也是我这一年里最最高效的一段时间。而我要在这里补充的是,它教会了我彻底的积极主动。
这来源于实践自己想法的热情和胆识,期间可能需要你克服对别人眼光的过度在意或是克服完美主义的倾向或是其它什么个人的缺陷,但它会用充满惊喜和感动的收获来回报你!
一旦成功,这种Make it happen的精神会延伸到你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团队合作,小到卷起袖子换掉一个不亮很久的灯泡。
Trust me, it is very rewarding.
【1】成人初显期,即18-29岁既不再是青少年,也还没有完全到达成人期的“中间状态”
Arnett, J.J. (2000). Emerging adulthood.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46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