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终叙事

2021-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2020夏末兰君

                                在自我斗争中缓慢成长

                                ——2015年度叙事

      “南明教育”的理念是“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很感谢这个团队选择了相信,所以像我这样有些先天不足的种子才能有幸加入这个学习团队,初步领略这个团队中的讲师和同行们是如何敬业奉献、学习成长的。

    断断续续在“教育在线”的网站上浏览和学习了两年多,我才鼓足勇气申请加入“网师”,恰逢“网师”更名为“南明教育”,所以我有幸成为2015年秋季“南明教育”的学员之一,因知道自己根基浅薄,加上所在教育环境所限,只好选修了《苏菲的世界》这门哲学课程。自我评价一下,这半年以来我的学习进程和努力程度实在有些惭愧,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的想法,更有愧于这个团队的信任。在这个团队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和同行们的钻研精神,可我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旁观者在看,主动参与和能参与的机会不多。有时候是思力不足,讨论时说不到点子上,更多的时候是定力不够,没能真正的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认真研读教材。当遇到生活琐事烦扰或教学工作稍有压力时容易放弃,意志不够坚定。

    2015年12月到1月这两个月,是我在这个集体中学习比较松懈、动摇的一段时间,因为本期我仍接任的是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我所在的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学校,一大周连上11天,早晚自习和正课加起来一周要上38节课,加上本期学校加大考核力度,实行严格四签到制度(以前签到时间比较宽松,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每周又进行两次小考,一个月一大考,我觉得有些精力不够,工作中有些疲于应付,难以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所以就在个人学习方面放松了,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现在想来这是我的惰性的表现了,南明教育中的讲师和同行们比我更忙,更累的人应该是多得不可胜数吧。)我想我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南明“的课程作业和年度叙事了,”南明教育“应该会自动清除我这样的学员了吧。没想到”南明教育“比较人性化,又宽限了提交作业的时间,虽然我明知我最终还是可能会被淘汰,但我毕竟曾经努力过了,不能当一个逃兵。即使失败也要站着慢慢倒下,而不是举手投降。

    下面的回忆内容就只当是对本期学习经历的一个小小总结吧。

    我是在2015年7月初申请加入”南明教育的,7月初至8月初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苏菲的世界》这本比较通俗的哲学书,在看书的过程中做了圈点勾画重点和简单梳理书中主要哲学家的代表观点。这第一遍阅读留给我的印象是:整个哲学史是伴随着人类探索世界、了解自我的过程逐步发展和进步的,哲学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批判性思维。我还有些暗喜哲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最初我是等讲师布置作业提前再次研读的,可后来没有预习作业,我就放松了再次研读。可是一到课程真正开始学习和讨论,面对讲师提出的稍微难些的问题,我就跟不上了,最初还能勉强回答两句书本上能找到的问题,后来就答非所问,再后来有预习作业也没了兴趣,渐渐就远离了课程学习。现在放假了,再下载那些同行们的讨论记录看觉得自己挺懦弱的。就像一个开始时因无知而自大最终又因自知而自卑的学童一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样,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阳光、登得了大雅之堂。

    7至8月份还阅读了《万历十五年》、《静悄悄的革命》、《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四本书。这四本书中《万历十五年》中的观点和《明朝的那些事儿》有些类似:一个王朝的兴衰和那个时代中人物的命运主要决定于体制。《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看似简单,实际揭示的现状和我国现行体制下的教学实际和教改理念有很多类似之处。教学重在实践,学习的着眼点应是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建立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为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和《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两本书都做了简单的读书笔记,写了简短的读后感。从《理想的课堂的三重境界》中我知道了课上的好与不好关键还在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情的掌控能力。

    9月份我又购买了《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破译命运的密码》这两本书进行阅读。《破译命运的密码》这本书从人格和心理的角度解读童话,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在陪孩子读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时自己也多了一层思考。我觉得这样的类型的书以后还应该多读,有助于自己解读不同的文体不同类型的文章。9至12月间阅读的书还有《易中天品三国》,这本书主要是从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三个角度来解读三国历史,这本书运用了还原法、比较法、分析法来品析历史人物,让人耳目一新。内容虽然通俗但并不浅显,值得多读。《金圣叹评水浒》内容要深奥些,故读得比较慢,仍是我的假期学习任务之一。

    9——11份《苏菲的世界》讨论学习,我大多按时参加了,有时当时没时间参与,后来又补看了讨论记录。这一部分的阅读笔记假期争取要整理出来。在讨论中我才真正的明白,自己对原著内容没有读懂,没有理清哲学思想的前后联系和产生的背景。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可能也与自己的阅读背景有关吧。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电子书没有看完,另一本推荐阅读哲学书也没有买到,所以后来讨论时我就不插不上话,甚至不知所云了。虽然我对《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理解程度并不很深,但哲学思想中教人辩证的看待问题,教人不妄下结论,理性的获得知识等这些思维方式和“存在的意义在于创造”,“我思故我存在”,“人通过信仰而得救”等等这些哲学观点对我还是有很大触动的。哲学是一本需要用时间和生命去印证学问。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才能真正读懂它。

    9至12月份 期间观看的网师推荐电影有《不可触及》、《第四公民》、《判我有罪》、《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返老还童》、《父亲的荣耀》、《戛然而止》、《大圣归来》;我参与了电影的讨论3次,这些电影中《第四公民》中主人公的精神和勇气让人震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很励志;《父亲的荣耀》中有关于亲情和爱的呼唤;《大圣归来》中呼唤本心;《返老还童》、《不可触及》《戛然而止》选材和表达主题的角度很新颖;其中《大圣归来》这部电影在我们学校还被推荐给九年级学生观看。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回归本心和九年级下册的课文《鱼我所欲也》中的观点“人要保有本心”观点有类似之处。如何引导学生对电影情节和主题展开有意义的讨论,或许网师电影学院的做法值得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下,可惜当时我没有抓住机会,更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是一个遗憾,没有很好的利用教育资源和抓住教学契机。看“南明教育”推荐的电影和看电影的讨论记录真是一种享受,这也是“南明教育”让我着迷的地方之一;关注魏老师的微信,读魏老师写的关于新教育的文章,也是让我觉得“南明教育”让人神往的原因之一。

      “南明教育”最有魅力的地方应该是有特色的“南明课程”,由于各种条件有限,我暂时还没敢报相关的课程学习。但“南明课程”很令我神往,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机会亲自参观和体验一下“南明课程”。本期我们学校九年级语文组共进行了10多次公开课教研活动,虽然大家都多少不同有些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但我今年稍为进步一点的地方是,自己根据教学需要下载和制作了一些作文课件,对平时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些补充,没有像以往那样单纯为了上公开课而认真备课。今年的公开课我选择了与以往不同的课型——诗歌教学,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挑战。虽然算不上成功,但毕竟知道了自己的弱项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本期在我的身边又发生了一起不愉快的教学事件:隔壁班的一位资深班主任因为管教学生过于严格,言辞犀利,对学生罚站,结果被学生举报到市级主管部门。虽然最终经过调查和周旋,老师没有受到太严重的处罚,但给我们这些平时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格教育的老师们敲了一个很大的警钟。尤其是那位老师班里的学生忽然被纪委的人堵在教室里进行调查问卷和谈话时,我们这些在旁边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多少不同心里都有些紧张与不安。试问自己:虽然我们都口口声声的说自己爱学生对学生负责,我们很敬业,在认真的教书育人。其实在育人这方面,作为任课教师而非班主任,我们真的做的很好吗?有多少次不是把问题学生推给班主任呢?再看看周围的老师们哪一个对学生不严格呢?不严格就意味着学生服从管理的意识差,就意味着成绩落后,就意味着会被成绩分析会上被教务处的主任们像对待学生一样点明批评。

      再看看周围的同事们有几人做到了没有惩罚学生?言语批评、罚站、罚抄作业、停课、叫家长、轻微体罚,这些教育学生的方式又几个老师一样没有用过?从什么时候起,做老师的丧失了对学生批评教育权利,老师们动辄就成了学生和家长们状告的对象。一时间,我们义愤填膺既为这位老师鸣不平,又开始深深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法律日益健全、透明的体制下,教育尤其是严格的应试教育是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形式和体制都在要求老师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为学生服务,要有人本意识,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单纯的成为应试的工具、分数的奴隶。让受教育成为幸福的过程,教育应该是成全、成就人的,而不是奴隶异化人格,“南明教育”的理念真的很有人性化,通过关注魏老师的微信,我猜想“南明教育”所在学校的老师们应该是”累并快乐的“吧,那里的学生应该是很幸福快乐的吧,应该不会发生类似状告老师、殴打甚至伤害老师生命的极端事件吧。那里就像我心中的教育圣地。

    写到这里,我不禁再次反思自己的懦弱、自私。2015年春季我教的也是九年级,我心里明白我的性格不太适应这里严格的唯分数至上的制度,对学生的理智的关爱和激励措施我又做的不够好,我应该选择申请去七年级任教,可我又没有勇气和自信去挑战那个所谓的电脑实验班,所以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机会重新开始。“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我身上真的很合适,改变懦弱缺乏自信的性格,我才能真正成长。

      用弗洛伊德的哲学观点来阐释我的学习和精神状态也很合适,他说:“非理性的冲动经常左右我们的思想、梦境和冲动,不理性的冲动可能反映我们的基本要求。人的发展要经历“本我——自我——超我”的阶段。我现在应该是徘徊在“自我”与“超我”的阶段,往前步步前进才可能超越自我,往后回归庸常的生活就像回到了本我阶段,到底怎样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才是那个真正的自我所想要的,我仍要继续追寻。继续用行动来解答那个最简单又最难回答的哲学问题:世界从何而来?我是谁?

      2月的这个假期,我要抽空补补前面一段时间落下的课程,再读两本有价值的书了。

                                                                    2016年2月4日

�/q�#�j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