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论语新视界043|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夏夷之辩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14人  龙门村夫

一起来,学《论语》!

论语新视界043|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夏夷之辩

根据《辞海》的解释,“文明”的一个意思,是指社会进步,有文化的状态,与野蛮相对;还指文治教化。而“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的中原地区发展较早,至春秋时期,文化、文明更是高度发达,而在中原以外的地区,大多尚处于蒙昧状态。中原地区对周边地区部族的称谓,东边的称“夷”,南边的称“蛮”,西边的称“戎”,北边的称“狄”,认为他们文明不发达、落后。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3·5)

因此,孔子说:“文化落后的地方,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中原地区即使没有君主,但有文化,有礼仪制度,礼义不废,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也比他们高。

孔子的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中原地区和其他地区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的“夷夏观”。

论语新视界043|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夏夷之辩

中国自古就有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另外一种说法为,诸夏与夷狄的区别主要是农耕的城邦和游牧的山野牧民之区别,而不是以地区为分别。

杨遇夫《论语疏证》认为,夷狄有君,是指楚庄王、吴王阖闾等,君是贤明之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杨伯峻《论语译注》)权作参考吧。

论语新视界043|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夏夷之辩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点击下方“赞赏支持”和“关注”,关注并阅读连载《论语新视界》。
感谢一路有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