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酸菜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ab5bf5f1d474d6b2.jpg)
妈妈做酸菜是一绝。她在惠州住的时候,去菜市场买人家滞销的包菜,回家洗洗,晒晒,切碎,再放入袋中微微发酵。过两天就和爸爸驱车来深圳,从车上拖下一个大大的车载冰箱,里面有码得整整齐齐、冻得硬梆梆的12包酸菜。
我和几个闺蜜瓜分了妈妈的劳动成果,和酸汤鱼里的大片酸菜不同,妈妈的酸菜切得碎碎的,像老家的雪里蕻那么碎。和市场里那些泡在酸水里的口味很重的酸菜相比,妈妈的酸菜清清爽爽,色泽鲜亮,味道也很纯粹,微酸爽脆。
有了这酸菜,我的拿手菜又多了几道。朴朴入手剥好的毛豆,放盐清炒片刻,倒入酸菜再炒片刻,加点纯净水,盖上锅盖焖一两分钟,酸菜炒毛豆就出锅了。虽是快手菜,但非常开胃,用来拌饭吃简直是人间美味。
酸菜豆腐汤又是另一番滋味。选取老豆腐,不用刀切用手掰碎。也不用太碎,就粗枝大叶随手掰几块。豆腐加点骨头汤,大火烧开转小火,放盐调味后再加酸菜,盖上锅盖继续小火焖煮8分钟左右,让酸菜的酸味儿钻进豆腐的气孔,融入豆腐的清香里。上桌时先喝点汤,再用小勺子舀着豆腐一口接一口,是那种可以光吃菜不吃饭的健康菜。
比起前面两道菜,菌汤酸菜牛肉面算是大制作。先生喜欢在朴朴买壹号土鸡骨架,搭配有机蘑菇和虫草,玻璃锅坐在灶上,慢慢煲岀菌香。我这边则把牛肉用生抽、鸡精、蚝油、生粉等佐料腌制好,猛火下锅爆炒,半熟时倒入妈妈牌酸菜,继续爆炒,出锅前喷点纯净水,让酸菜牛肉略带点汤汁儿。大玻璃碗底撒厚厚一层葱花,滚烫的菌汤浇到玻璃碗里,葱花浮起来,高汤做好了。再把清水烧开,放入面条煮熟,捞到菌汤碗里。菌汤里的虫草将米白面条略略染黄了一点,除了碧绿的葱花。只有一层细碎的油珠,看起来清淡养眼。其实此时的面条只是好看,实则淡而无味,让他升华的就是那一盘酸菜炒牛肉。
我和先生习惯将一大碗面条端上桌,各自备一个空碗,将面条夹到碗里,捞点葱花,勺子舀几大勺酸菜牛肉做浇头,不加汤吃干拌面或者加一点点菌汤吃汤面,都是极致的味觉享受。每每吃到忘形,捧着鼓鼓的肚子相视苦笑:“又吃得像个‘咳马’(湖北土话,指大肚子的蛤蟆)!”
人间有味是清欢,不擅长做大菜的我,喜欢用妈妈亲手泡制的酸菜,做几道上不了台面的家常小菜,却能给我们带来欢愉与满足,算是用心过日子的佐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