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星照耀中国》(2)
诙谐幽默的语言无疑给读者的阅读增加了快感,时不时来那么一点细节描写给整部锦上添花,使客观冷静的叙述变得更有滋有味。
从对红军对共产党满满好奇一无所知,到最后离开红色根据地时与根据地军民打成一片,斯诺没说喜欢,没说热爱,但是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深深喜欢上了这片红色土地,喜欢上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生活的人们。尽管这儿没有他喜欢喝的咖啡,没有他习惯吃的面包,但是他离开时却像离开家一样般满满的依恋与不舍,书中写到“我最后一次沿着保安大街行走,越是接近城门,越是感到依依不舍。人们把脑袋伸出办公室,向我喊出最后的道别”,“有些‘小鬼’一直陪我走到保安城墙”,当我路过红军大学时,红军大学的人们与我握手道别,此时斯诺罕见地在文字中直抒胸臆“我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是要回家,而是要离家”——这,该是怎样的一片热土?这该是怎样的一群人们?还用作者说吗?它的温暖阳光,他们的乐观开朗,他们的淳朴善良,他们的真诚开放……的确,这个地方目前是贫瘠的,但它却让人坚信它未来的无限富饶与荣光!
作为一个传记作者,斯诺无疑是优秀的。他用自己的笔,冷静客观的记述一个外国人看到的听到的中国及中国的民众。但读者不要忘了,斯诺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良知的人。所以,尽管是传记文字,斯诺仍会遏制不住地在某些时刻在文字中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比如离开红色中国,途径戒备森严的机场,他有这样的感慨“蒋介石驾到的派头与我仍然记忆犹新的场景——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若无其事地漫步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形成令人难忘的对比。而且,蒋介石并没有被人悬赏要取他的首级,不过,在西安采取谨慎的措施后来证明还不够充分,就在保卫他的军队当中,也有太多他的敌人了”——蒋介石的自我膨胀众叛亲离可见一斑!
至于“西安事变” ,斯诺是这样评价的——“有人赢得了大功勋、大胜利,也有人遭受了大损失、大溃败。不过,展开的角逐就想中国戏台上两个古代武士进行的决战。他们用力发出令人恐惧的呐喊声,大力挥舞着刀剑,但实际上并未碰到对方。最后,战败者瘫倒在地,表示‘死亡’,过了一会儿却又重新振作起来,昂首阔步地自己走下舞台,宛如尊贵的‘行尸走肉’一般”——犀利!
一本书,带读者重温了一段历史,一本书,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感谢斯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