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十九)

2019-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赤松在路上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解读

含德深厚的,可以和天真无邪的婴儿相比。

至德是柔弱和顺的,赤子也是如此。

他不识不知,无心无欲,完全是一团天理的组合,所以毒虫见了不螫他,猛兽见了不伤他,鸷鸟见了不害他。

他的筋骨虽很柔弱,但握起小拳来,却是很紧。他并不知雌雄交合的事情,但其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因为他的精气充足的关系;他终日号哭,嗓子并不沙哑,这是因为他元气醇和的关系。

调理相对的事物叫做醇和,认识醇和的道理叫做常;常是无所不至,所以认识它就叫做明。

以常道养生,含德自然是最厚。若不以常道养生,含德自然是最薄。若不以常道养生,纵欲不顺自然,不但没有好处,反会招来祸患。

欲念主使和气就是刚强,刚强总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道是以柔为强,若是勉强为强,便不合道的叫做物,物由壮至老,由老至死,便是因为它强为道的缘故。

因此,真正道的强,柔弱冲和,比如赤子,任何东西都加害不了它的。

第五十六章

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解读

智者晓得道体精微,所以不任意向人民施加政令;好施加政令的人就不是智者。

塞绝情欲的道路,关闭情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和尘俗同处,这就是玄妙的齐同境界。

修养能达到这种境界,就不分亲疏,不分利害,不分贵贱。

能够超越这种亲疏、利害、贵贱的,才是天下最为尊贵的人。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 )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解读

治国者以正不以奇;用兵者以奇不以正。

然而以正治国,虽是合于正道,仍是有为而治,以奇用兵,仅止于暂应一时之变;若用正奇这两者来治天下就不合适了,我何以知道会这样呢?

只要从下面几个无为而治的反面情形来看,就可以明白。

天下的禁忌太多,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便不能安心工作,生活愈陷于困苦。

人间的权谋愈多,为政者互相钩心斗角,国家就愈陷于混乱。在上位者的技巧太多,人民起而效尤,智伪丛生,邪恶的事层出不穷。

法令过于严苛,束缚人民的自由太过,谋生困难,盗贼就愈来愈多。

因此,圣人有鉴于此,便说道:我无为,人民便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也自己走上正轨;我无事,人民便自求多福;我无欲,人民也就自然朴实。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