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若没有“自我认同”,很容易厌学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451天早安问候。
今天是2024年6月15日,2024年第 166天。
今天的话题是:青春期孩子若没有“自我认同”,很容易厌学。
青春期的孩子,最关键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而完成这个任务,孩子首先需要一种“自我认同感”,包括了:
知觉的确认:我能清晰感受自己的感觉,我知道自己的冷热饥饱;
情绪的确认:我能知道当下自己有什么情绪和感受,并接纳它的存在;
独立感: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别人的附庸,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里都有明确的边界;
完整感;我能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接纳我好的和不好的部分;
生命的连续感: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连续的,不否认任何一个阶段。
然而青春期厌学休学的孩子,基本都缺乏自我确认感。
他们看起来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没有人生目标,但实际上他们可能连清晰地感受自己都感受不到。
既然没有作为“主体”的人,那负载在自我上面的功能(做学生),从何谈起?
厌学休学孩子的“自我”散落一地。
孩子不冷,父母说“不,这天这么冷,得多穿。”
孩子会怀疑自己的知觉是否准确,同时也丧失了判断的能力,无法依据准备去的知觉做判断,就更不用说为自己做决定了。
不信任孩子的知觉和判断,破坏了知觉的完整性;
孩子抵触跳舞弹琴,父母说“这个今后有用,要学的。”
父母在沿用社会主流的标准“有用和无用”来帮孩子做决定,无可厚非这是主流评价体系,同时,我们可能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否定孩子的想法,导致孩子的部分情绪被否认。破坏了感受的完整性。
孩子热爱音乐,父母说“我们知道你喜欢,但这个挣不了钱,得学个热门的专业学。”
孩子的人生目标不值得讨论不值得追逐,自我的达成变成了对父母期待的达成,自我成了父母的延续。
孩子有弱项,有困难,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父母都想尽办法去帮他们解决,去掉这些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部分。让孩子对自己开始割裂,喜欢被认可的部分,讨厌不被认可的部分。他们希望自己是完美的,而不是完整的。
这时,有些孩子就期待自己有魔法父母有魔法,能帮他去掉自己很弱的部分,这是割裂+自恋;而有些孩子看不起自己身上弱的部分,从而全盘否定自己,于是自暴自弃(割裂+羞耻)。他们不知道我们本身就是二元对立统一的个体。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我认同,认同一个完整的自我,有没有办法帮他们呢?
请父母们勇敢地拿起线,帮他们一起串起散落一地的“自我”。
当遇到孩子的困难,冲突,先放下自己的焦虑,告诉自己,捡回孩子自我碎片的机会到了!
1、询问他的感觉,哪怕你并不认同;
2、好奇他当下的感受,哪怕这些汹涌而至的情绪看起来那么吓人,哪怕这些情绪在我们家庭里是禁忌的,这时也要打开场域去迎接它们的到来,与孩子的情绪同在。
3、讨论孩子的看法和想法,哪怕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听见了,接受他现在有这样的想法(接受他有想法,而不是我们赞同他的想法)
4、不直接给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是撞南墙,南墙撞多了,我们也不要去质问他,而是给出建议,允许他采纳或不采纳。
5、能接纳孩子的现阶段,因为这也是他完整认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