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11.3

2016-11-03  本文已影响84人  莹洁看世界

昨天参加了摩根华鑫的企业开放日活动, meet some people, meet some challenges,然后感觉内心还蛮受冲击的,一冲击就多想了一些,觉得值得好好写一写。

要学习的是理论框架,是逻辑过程,不是观点。

小组讨论了一个话题“宏观经济对固定收益的影响”,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框架性的问题,将宏观经济分成诸如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几方面,再具体到一些经济指标,将传导机制简单说明即可。我们小组一开始说了汇率、利率、CPI、PMI、M1、M2等一些指标,然后就在开始纠结细节问题,讨论的不太成功,而我说了很多道听途说的观点,却没有说出任何有价值的逻辑分析。

原因有两点:1、知识储备太少,一些必要的知识连教科书都没有学习过,而这些是思考的立足点和基础。不花功夫啃一些枯燥的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做一些练习来巩固),难道想一蹴而就么?2、平时没有形成框架,阅读的时候并没有费心,导致最终记住了一些观点,难道你是代言人,还是复读机?

不要迷失在不断追逐过程中,静候时机全力以赴

之前也做过好几份实习了,现在感觉大部分实习要不相关程度不大,要不很雷同,边际效应很低。考虑到后面一段时间比较空,还是想安排一份有质量的实习。感觉现在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投大部分的实习合理性充足的话都不算难,但少数几份预期收益率较高的实习都比较扑朔迷离,后期情况如何未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几点问题。

1、自身能力还没有到达新的平台,虽然实习经验还算丰富,但更进一步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还没有具备,比如宏观经济框架、货币银行学知识、金融衍生品这些知识。2、有点松懈,没有全力以赴。面对可预期的面试内容也没做好准备,但又花了不少时间来抱佛脚,感觉像一头没学好本身的狮子,不断追逐猎物,却先累断了气,后期要好好调整一下节奏。

选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选择本身需要积累

转变的过程一定是要付出些成本的,不然也谈不上转变。来到新的学校,所认识的老师、同学在刚开始几乎为零,如果画在图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断崖。结局就是:在开学选导师这件事情上没有很明智。

现在还不适合多说什么,只是明白一位合适的导师非常重要。以及,在一个没有退出机制的市场上,效益可能难以提高,能怎样发展还看自己把握。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经管学院,几乎每门课都有小组合作,和以前数院单枪匹马(或者只看期末一局定胜负)的模式差别真的巨大!合作了几次,现在感觉小组合作还是蛮有意义的,从小的方面说,几乎每次组队人员情况都不尽相同,一来二去班级同学之间比较容易混熟;从学习角度讲,常常发现队员给出了更好的idea,更细致深入的分析,更完美的pre,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一点的感觉也是挺好的(在数院的感觉是存在一些大神,感觉难以望其项背,但受点拨点拨觉得豁然开朗)。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希望接下来一段时间能好好把握。

The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