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烦恼有个熊孩子么?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展开的讨论,话题的开始是朋友的1岁半不到的孩子可能要面临是否开始上学的选择。原因是,本想让孩子以后能够进入一所重点中学,前提是在其小学毕业,在其幼儿园升小学,在其苗苗班升幼儿园,在其亲子班升苗苗班。至此,朋友的孩子需要在1岁半开始上亲子班,并且这已经是找人托关系才得到的最好结果。如果正常流程是9个月开始,孩子通过各种面试选拔才能进入。
至此,和朋友展开关于在当今教育压力下,是否独善其身是否应该随大流的讨论。
大部分孩子的家长包括我这样还没有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然而,当面临社会压力,身边同行的压力,以及某某新闻,幼儿园升学考试内容包含奥数和物理时,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些动摇。如果给他美好的童年,是不是就输在起跑线?
随大流不一定对,特立独行也不一定鼓励,关键父母想要做怎样的自己
在我看来,孩子不需要教育,需要教育的从来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对孩子所做任何决定,与其说是为了他好,不如说是满足一己私欲,随大流就是最不负责任的表现。
随大流的那群父母,忧心忡忡的感慨,别人都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英语,我们家孩子怎么能输;更有甚者,由于自己小时候没有这样优越的条件,一定要把自己亏欠的弥补在孩子身上。
当这样的父母焦急和别人攀比的时候,是不是生活中也会情景再现。XX同学最近已经又买了一个名牌包,XX同学又买了一套房。。。这种攀比导致的心理焦虑无处不在,孩子的起跑线只是其中之一。而那些自觉亏欠的父母心理更是不可理喻,既然自己曾经没有的优越条件现在拥有了,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开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自己学习呢?
至于特立独行,在做选择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这意味着不仅要和社会主流做对抗,很可能和家庭内部教育理念相冲突。如果,父母本身不是这样能够坚持己见,看清是非的本性,那么最好不要拿孩子做实验,否则依然是对他的伤害。
孩子是一份礼物,他帮助我们自己去学习、去进步,去更加了解自己,反过来影响孩子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孩子是否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社会规则就是知分寸、懂进退,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闹。而我认为,孩子应该让其充分发挥天性,知分寸懂进退那是成人世界的灌输。
现在经常会听到一种对孩子的夸奖叫“穷人孩子早当家”,可我却觉得这不是夸奖,却满是心酸。孩子在孩童该有年纪里本该是无忧无虑,认为自己是全世界主宰的时期,却开始当其家,了解规则,知分寸,这是多么可怜的孩子。但凡有任何可能,谁会忍心看着天真浪漫本该童心未泯的孩子懂进退?
当然,形而上学的言论对于面对实际困难的妈妈毫无帮助,比如,我的朋友告诉我,她的儿子每天吃饭会喷饭,不好好吃,且现在体重不达标,难道任由其如此,不给他讲规则?
我想,改变观念是第一步。为何孩子吃饭就不能喷饭,为何拿着筷子在规定时间吃完指定量的饭就是正确的规则?孩子喷饭也许是在探索世界,也许是在试探父母,也许就是一种对所谓规则的反抗。那么顺其自然就好,不要把喷饭当做异类,不按时按量吃饭当做不寻常,他饿了自然会吃,对于喷饭玩腻了自然停止。
想起之前看过一个文章,人类一夫一妻制并不是先有道德法律约束,而是自然进化发现这样最优化的方案。吃饭也是如此,人类的多年社会活动自然选择这种高效的生活方式,这是天性,根本不需要父母任何的规则约束。对于人类天性拥有的生存法则,饿了吃饭,冷了穿衣,这些孩子都懂,父母多虑而已。
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声吵闹是否应该严厉管教,告诉他规则?
首先,还是要父母先检讨自己,当你制止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时,你是在大声还是小声?父母的行为是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你会看到自己的样子。如果每次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时,你小心翼翼,如视珍宝的对待每一件文物,你谨言慎行的在博物馆仔细参观,你的孩子怎么可能随处乱跑。反倒是博物馆里看到更多的是,父母把孩子领进博物馆,然后自己找凳子坐下掏出手机,对孩子说,你自己去玩吧。你把博物馆当做任意一个和商场一样的公众场合,他自然也会这样。
规则不需要专门教育,规则只需要父母掌握好自己严格执行就可以。
综上,在任何教育孩子之前,先反省是否自己观念有误。在任何想规范孩子之前,先观察自己做的是不是够好。
教育孩子就是接受他的天性,进而以身作则。及简单又极其困难的道路。
另一个朋友给我说了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女孩快三岁了,她外婆带她买菜回来,她坐在推车里。看见跳跳被抱在怀里,也嚷嚷她外婆抱。她外婆严厉拒绝表示要抓紧时间赶紧回家。小姑娘自己一个人拉板车一样摸索着想要拉着推车回家,看到卡在车上原先装遮阳伞的铁栏杆坏了就捣鼓起来,可这一切在她外婆眼里就是不听话瞎折腾,结果被打一顿屁股还很不开心的带走了。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眼里所有地方都是钉子。朋友说,自己全程看着小姑娘和外婆的活动,就觉得小姑娘挺聪明的,自己摸索解决问题却被莫名其妙打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