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12 什么是格局?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有格局?重新认识《格局》

2020-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骆铁

 毕业后出来工作,经常听到领导和老板说要有格局,格局要大一点。因为经常听,所以知道格局大概意思。5月4日在微信读书中推送了《格局》这本书,突然想到刚毕业理解的格局具体是什么意思,所以很果断的重新认识什么叫格局。今天2020年5月12日用了8天(7小时29分)读完《格局》这本书。

“格局”的解释是: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出自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

月夜生凉写的《格局》

月夜生凉写的《格局》出版时间:2020年4月

读后感:

第一章:格局的大小

【小格局者——永远心不由己,词不达】

曾国藩曾云:“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格局大的人会拥有“知势以悟道,谋事以做局;借势而成事,运势天地惊”的厉害人生。但是,人们却很少提到,那些格局小的人会经历怎样一番惨淡经营却又颗粒无收的光景。

自己走的路,每一步都要算数,让心不由己、词不达意统统变为过去,永远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就算在人生中出现了音乐骤停的偏差时刻,我们也能及时更正,做到干净利落地掉头就走。不负此生,方能尽兴而归。

格局

【大格局者——用最精准的努力,只做自己】

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人,又哪里会有什么格局呢?赫尔曼·黑塞曾在《德米安》中写道:“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歇。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的方式,是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趁时光未老,青春还在,就为真正的自己而活吧!往心之所向一直用力奔跑,最后整个世界都会为你鼓掌!

【大格局≠深谋远虑,小格局≠鼠目寸光】

大格局也不是说非要你在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的时候,还要把手里唯一一块能救命的面包给别人,而是说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能懂得这个世界上真的不仅仅只有你一个人,这个社会中应该有那么一点点美好和你有关。普通平凡是这个世界的很多人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普通,却不可以不善良。

【格局大小与性别无关】

男性天生不拘小节的性格也许会让男生的格局成长得更快,但是女性天生的温柔细腻也注定女性的格局可以比男性更完备,二者势均力敌。性别是用来描述生物性状的,与格局没有任何关系。其实,男性也好,女性也罢,在年深月久中,都应该让自己的格局变得更完美,要让自己越来越懂得爱自己,尊重别人。毕竟,比较没有任何意义,进步和成长才是真理。

【如何定义自己的格局?】

把格局分成了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层是只看自己的利弊得失,生活中拥有这种格局的人比比皆是。

第二层就是可以跳出个人利益看全局,做事愿意合作,力求双赢。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种人其实也不少。

第三层就是不仅仅能够看到得失,还能够看到兴衰。往往拥有第三层格局的人,都有很强的前瞻性,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类“为机会做准备的人”,能够拥有这种格局的人,真的不多。

第四层是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坚持自己的准则,直到成功为止。他们有踩着别人往上爬的能力,却不屑于做这种勾当,这种人在我们看来几乎就是屈指可数了。

第二章 :格局的真谛

【体面——格局的终极目的】

我们想要体面的话,就要在生活中不间断地保持着这样几个特质。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独立——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独立。

第二个就是懂得及时止损。

第三个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这个词感觉很假,很功利,很恶心。

因为大部分人想的是,情绪就是用来发泄的。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要管理,难道我们一受委屈,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吗?

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它不是要你在受了天大的委屈之后,还要忍着委屈对别人笑脸相迎,而是为了让今天不开心的自己去挣那份属于明天的快乐。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开心就把自己的事情弄得更糟,以至于丢了那份未来的幸福。管理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永远不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做决定”。当然,我们也绝对不可以一直压抑情绪,在负面情绪要爆发的时候,释放是必选之项。我们可以去跑步,可以去大吃一顿,可以去阅读。总之,just follow your heart(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格局》

格局

【认知水平——格局的地基】

如果不能行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多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的思维快速地提升。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别做一只“井底之蛙”,不要躺在原有的成就上坐井观天,要与这个时代一起成长。其实,终其一生,我们比拼的不是父母,不是名校,而是我们对世界的终极认知——眼界、格局和视野。

【做事的结果——格局的定论】

很多时候,结果影响的不仅仅是别人对你的看法,而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在结果出来之后,无论是输还是赢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这件事情有没有让你成长。

如果你赢了,不去总结自己究竟为什么会赢,那么这个结果对你没有半点帮助,因为下一次你仍然会带着赌徒的心理去参与的那个过程。如果你输了,尽管信心被打击了,但是只要你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下次或许就可以避免失败。学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么你以后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投机取巧是种懒惰和碰运气的做法,这种处事方法很难帮你把知识内化成一种能力。

【眼界和格局并不对等】

眼界确实可以决定你是不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先机,但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应该要看你的格局,要看你是否有沉得住气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你的格局会告诉你:你应该忍下去,耐心地等下去。等待不仅仅可以让你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还会让你慢慢找到自我,明白自己的局限,看清楚自己的问题,让你有熬过去就是成功的底气。简而言之,你的眼界决定你的方向,你的格局决定你的成败。

努力是提高下限,选择是提高上限。

【永远不从单一角度看问题——培养格局的最大真理】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看问题的方式会越来越单一,因为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恰好我们人类又都是有惰性的,所以这种状况就会愈加明显。想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

第一,在固定的日期做关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复盘,内容包括:自己近日在哪件事情上获得了高度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有没有可以类比推广到自己以后生活中的。

第二,在思考问题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带入特定的身份和特定的情境。

第三,怀有一颗包容怜悯的心。很多时候,你不光要考虑到自己的利弊,还要考虑到人情。

【格局是经历过最好,也可以承受最坏】

有的时候,成功人物往往是因为功利心不太强,才能专注做事的过程,因为专注,心中无杂念,所以反而容易成功,反而容易获得最好的结局。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接受最坏的结局,而是我们不能接受失败之后别人看我们的眼光。我们太在乎自己的面子了,我们习惯性地享受人们的掌声和鲜花,却承受不了别人的无视和诋毁。我觉得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的人,不仅仅活得很累,抗压能力也一定很差。

毕竟,自己的幸福与别人无关,当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时候,任何人都伤害不了你!

第三章:格局的形成

【时代不仅造英雄,还会造就新格局】努力会让你及格,好的选择才能帮助你变得出色。

【阅历是影响格局的重要元素】为什么我们的心态变化会这么大?就是因为阅历太少。经历得越少,就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多;经历得越多,反而对这个世界越是敬畏,越是觉得自己知道的少。

其实,年龄和阅历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不是说你年龄越大,你的阅历就越丰富,而是看你从自己的经历中反思得到了什么,这才是决定你阅历的关键。

刻意练习的基本法则是:观察——模仿——反思——提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格局影响社交】

那到底如何创立自己的社交品牌呢?

第一,要待人真诚。这里面的“诚”字包括了两个含义。首先,“诚”是真诚。“诚”是诚信。

第二,想要打造自己的社交品牌,还要学会主动投入。

在有能力帮别人一把的时候,就帮别人一把。这也算是一种投资,而且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有所回馈。

《格局》

格局

【野心是格局的最强助力器】

拥有野心,也是一种能力。野心不是天生就有的。你要有想法,你要觉得自己可以配得上更好的东西。当你有了这种意识,或者说自驱力之后,你就会比别人有更强大的动力支撑,你也就更容易成功。你的野心让你不甘于眼前,会让你看得比别人更加长远。野心即是格局最强大的助力器。

【勇气为格局开天辟地】

如果你想培养自己的勇气,说不定下面这些方法可以供你借鉴一下。

1.踏出第一步

2.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写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3.在面对恐惧的时候,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信是格局最忠诚又不可或缺的骑士】

自信到底有多重要?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会让我们义无反顾地开始,干脆利落地结束。它会让我们坚信我们终将会成为自己期待的模样。自卑的人,各有各的自卑,但是自信的人却有着一样气场的自信。那么,到底如何变得自信起来呢?

首先,要有想变自信的欲望。他们很明白自信的重要性,他们觉得自己在变优秀的路上,应该拥有这种优点。人一旦有了欲望,那就会自主地行动,这是变优秀的第一步。

其次,在认识上确定自己要变自信之后,就要从行动上改变自己。根据心理学——具身认知的知识,外在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内在。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的身体姿势、语音语调都可以让内在心理产生变化。所以变得自信的关键就在于训练我们的肢体语言。

最后,我们还要经常做自己擅长的事,让我们保持一定的优越感,借助这种优越感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自信。因为没有比成功本身对成功更好的催化剂。优秀的人不是全能的,只不过他们能把自己身上的能力最大化,同时把自己不擅长的交给他人。

自信的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肯定的语气,从来不会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在他们的话说出来的那一刻,他们不仅会让自己相信自己说的是正确的,而且也能让别人也站到他们那边。

尽量避免使用“我觉得”“我想”“我感觉”和“可能是”这类表达不确定的含义的字眼。因为这样会让人感觉,就算我说对了答案也大概率是猜的。我尝试着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发现确实是有所不同。

第四章:格局的影响

【行业决定职业,格局创造财富】

不停地提高自己才是永恒的真理,不要仅仅是因为自己在一个有风口的行业,就沾沾自喜,终究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实力来决定你到底能走多远。你只有拥有了这样的认知格局,才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找准人生的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并不能作为标准,你应该考虑的是那些能够成就你的因素。也就是说,你的人生定位、职业选择,可以尽量向你的兴趣上靠拢,但是不能直接用兴趣定位自己的人生。就像蔡康永说的:“别随性地把想法兴趣变成职业,只是兴趣的时候,不需要任何人点头,你爱怎么唱歌、煮菜,爱怎么设计你家、投资股票,都是你自己的事。一旦把兴趣变成职业,就需要得到每个人的点头。兴趣变成了任务,花园变成了战场,与其做喜欢的事,不如做擅长的事,留着花园种花吧。”

《格局》

格局

【人生失意时,方显真格局】

越是在人生失意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还有他的格局,其实有时候输得体面,比赢得漂亮更加值得称赞。只有没有格局的人才会认为失败就是失败,失败就是丢脸,失败就是不可救药。真正有格局的人,都知道失败是人生必经的事,与其抱怨失败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还不如利用失败让自己成为刀枪不入的模样。

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失败已经发生,自己已经无力改变,那我们就要接受失败。但是,我们也要告诉自己,这次的失败和下次的成败没有任何关联。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能够做的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不要让消极的情绪战胜你的意志。你要转移你的注意力,把手头需要做的工作或者任务认真地完成,少想过去,不想未来。在忙碌之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熬过最艰难的时刻,时间会教给你,怎么坦然处之。

除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要对自己好一点,你的身体会反馈到你的精神上。可以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多出去晒晒阳光,吃一顿美味的大餐,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作为下次成功的战袍。不要老是一个人待着,去见见自己的朋友,和他们唱唱歌、看看电影、聊聊天。有一帮知心的朋友在你身边,大家说说笑笑,讲讲各自身边鸡毛蒜皮的事情,那种烟火繁盛的样子和真实生活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其实失败也没有什么。

当你做完以上这些,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其实已经好了很多,在这个基础之上,就可以对自己的失败进行理性的反思了。想想自己为什么会陷入低谷,自己该怎样改进,这个改进大概要花多长时间,是不是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规划。要抓住自己成长的契机。

【不是别人冷漠,而是我太弱】那么,如何向强者的角色靠拢呢?

第一,你必须有意识地在工作中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指除了拥有一项深度掌握的专项能力,还有另外一种随时可以上手的专项能力。公司在人力资源紧张的前提下,会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用。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表现得毫不费力,别人都做不了,但是你可以,那么在升职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当然可以当仁不让地把握机会。

第二,除了工作,你需要有未来的抓手。当你拥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时,可以考虑在业余时间发展培养一项爱好,而且这项爱好最好在未来成为你的另一个事业方向。比如说,你销售工作做得不错,但是你对视频剪辑非常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培养自己剪辑视频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化。你可以试着把你的作品发到网上,不仅每个月可以赚一些闲钱,还可以在市场飞速变化的时代以备未来的不时之需。

第三,不要迷信“一万小时定律”。不要妄想听一万个小时的BBC,就可以成为一个英语达人。如果不经过刻意训练,没有“练习、反馈、改正”这个过程的重复循环,你就算听两万个小时的BBC,你的英语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一直用无效的重复来缓解你的焦虑,它永远也成不了你的竞争力。你要告别为勤奋而勤奋,学会做有效的练习。

只有我们是弱者的时候,我们才会在乎别人是否冷漠,强者的世界从来都是和颜悦色。所以说,人生的折磨只能去自己闯,你觉得你孤独,没有人可以帮你,那不是因为别人冷漠,而是因为你自己太弱。

【迷茫的时候,要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

其实迷茫是人生常态,迷茫是艰难所在,也是意义所在。我们天生是风险的规避者,贪图享受安逸在所难免。但是我们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在迷茫的时候,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并不意味着给自己没事找事。只要你认为走完最难的那条路,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就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就能接触更好的人,那么再多的风险和阻拦都不算什么。

在迷茫的时候,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呢?上进心是肯定的,没有上进心,谁都拯救不了你。在我们面对很多选择摇摆不定的时候,你越有上进心,你就越有可能走上最正确的那条路,因为你知道那条路的后面是机会。

如果我找不到大的目标,那我是不是可以从每天的小目标开始做起呢?毕竟,不是每个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开始,我惧怕着未来,却又不珍惜当前。想通一切之后,我开始允许自己迷茫,但是我不允许我自己不努力。我应该一边成长,一边寻找。

我不知道我未来会不会从事这个专业,但是我知道知识没有好坏之分,学到了就是我自己的。我开始认真读一些自己以前很想读却从来没有读过的书,我不知道读这些书到底对我有没有用,但是我知道至少在看书的那一刻,我在享受生命而没有虚度光阴。我开始努力地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我清楚地知道就算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某些学霸的一星半点,可是心里明白,在练习的过程中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开始努力锻炼自己的身材,不是因为在意别人的目光,可是我很喜欢身体轻盈的状态……

当我们开始做这些的时候,我们好像越来越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中,我们已经走出了迷茫,拥有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了。

在大学的时候,室友都说:“不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毕业工作之后,有的是加不完的班,干不完的活。还不如趁现在,赶紧给自己留一点轻松美好的回忆。”但是当时的我就在想,我真的没有觉得自己很累,迷茫的生活才是最累的,我只是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已,所以我要义无反顾地选那条难走的路,因为我知道,我不会辜负我自己,我终究会成为那个让我自己都羡慕的最好自己。

【职业化是个谎言】

现在人必须要让自己的能力多元化,这样才会有职场竞争力:工作日上班的人力资源女总监,可能周末的身份是瑜伽师;名不见经传的小文员,下了班可能就是调酒师;那个每天忙碌的程序员,可能是某个小说网站的金牌写手。在你还一心一意地执行着你的职业化的时候,你身边的人早就做好了全身而退的准备,每个人都有后路,只有你没有。

所以说,在这个竞争这么激烈的大环境下,你不要再轻信什么职业化了,你的身份绝对不止一种可能。千万不要自缚手脚,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去尝试,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像白岩松老师说的“在三十岁之前,要玩命地做加法”。

其实,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一下,最后会发现当代的很多年轻人都是slash,即斜杠青年。到底什么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会用斜杠来区分自己的身份。例如:李四,教师/插画家/摄影师。

不要一入职场就一头扎进职业化的深坑里,你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对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例如:你很喜欢化妆,那就可以尝试做一个业余的化妆师;你觉得自己摄影技术还不错,就可以拍一些照片放到网上,说不定大家会很欣赏你的作品,最后还会获得一个可以继续发展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以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物为立足点,在业余时间开拓自己的边界,就会很很享受、很快乐。这样既能提高我们的能力,还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其实“斜杠生活”是一种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的方式,也是一种让我们能够在未来规避风险的策略。总之,不要过分地职业化自己,要多掌握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总结一些通用的学习规律,专长结合爱好,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值。这样你的生活将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

【最难的阶段,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曾经说:“人生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我们有时候难免会误解自己,甚至可能会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你很想弄懂你自己,不妨看看下面这几条建议。

第一,你要观察,看看你周围都是什么人。和你做朋友的那些人一定是和你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人。不知道在哪里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句子,我觉得很有道理:“你能在一瞬间,很清楚地看透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当初的影子。”如果说,在你身边的都是一些积极开朗的人,那么你的性格一定很阳光,你一定是一个很善于跟别人打交道的人。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大多沉默,那你一定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心思一般都比较细腻,情绪可能比较敏感。

第二,观察完了你身边的朋友,那你不妨再观察一下你讨厌的人,看看他们身上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这能证明你对这些特点是极度厌恶的,你的内心很抵触这些东西,那你以后就可以避免接触,或者说少接触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和事。毕竟让你第一眼就不喜欢的东西,你以后也很难再喜欢。

第三,观察完你讨厌的人之后,你可以回忆一下别人对你的评价,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官方的也可以,别人无意中说出的更好。把这些评价汇集起来,你自己可以先想一下,这些对你的评价是否客观。如果你觉得在别人的评价当中,有你自己也认可的内容,那么说明你这个特点一定很明显。如果这个特点是好的,那你就要去继续保持它,如果这个特点是不好的,就想想有没有办法改善它。

当一个人认为生活很让人绝望,认为日子总是很难过,那只不过是他经历太少。往后余生,我们会经历更多的难关,但是岁月的历练会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弄懂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去试着去和生活讲和,才能放下所有的执迷不悟与难过,拥抱真实的自己。

第五章:格局的修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格局的修炼永无止境】

在行万里路之前,你要有思考和阅读的基础,不然就像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没有一定的思考,走再远的路也只是个邮差而已”。你看过的风景不应该成为过往云烟,它应该被你铭记,在你暮年之时,虽然你的腿脚已经不够灵活,但是这并不妨碍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足,因为你知道你是个已经见过世界的人。尽管腿脚被束缚,但是你回忆起年轻的你送来的礼物,会让你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天。见识过世界的你可以从每天的平凡里看到不平凡;见识过世界的你会在某一刻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圆满,你会觉得自己真的避开了苟且,找到过自己想要的诗和远方。

陈欧所说:“从未年轻过的人,一定无法体会这个世界的偏见。我们被世俗拆散,也要为爱情勇往直前;我们被房价羞辱,也要让简陋的现实变得温暖;我们被权威漠视,也要为自己的天分保持骄傲;我们被平庸折磨,也要开始说走就走的冒险。”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后来的日子多么闪耀,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那种迷人的偏执和勇敢。

【在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地看待金钱】

怎么理性看待金钱,克服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呢?下面的这几种方法,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

首先,不要拿自己的财富和别人比较。

其次,不要用身体和健康换金钱。

【能做到完美,就不要出现“差一点”的遗憾】

如果你的态度永远都是“差不多”,那生活给你的回馈也是“差不多”。你每次都做得“差不多”,别人却可以做到很完美。一个“差不多”连着又一个“差不多”,日积月累,最后就和别人差得很多了。我对不起的从来不是别人,我对不起的是自己。是我自己的敷衍了事害了我自己。

【勇于跳出舒适区,永远不给自己设限】你以为的舒适圈只能杀掉你对生活的激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处于舒适区呢?你可以想一想:你现在所做的这个工作,有没有让你察觉到危机感?你是不是不在乎时间的快慢?如果你根本就感受不到竞争,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的日子就是在重复昨天的生活,那么你正是处于舒适区。

在跳出舒适区之前,我们要寻找自己的“最佳焦虑”。所谓最佳焦虑就是你走到舒适区的边缘时所能感受到的一种积极压力,你会有危机感但不至于恐慌到手足无措。

《格局》

格局

【专注也是一种能力】

虽然专注能力和我们的性格有关系,但是我们还是能通过一些方法来使我们的专注力得到训练和改善。

第一,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设定完成时间。如果任务设置了完成的截止时间,你就能有压迫感,有了压迫感,你的潜意识就会让你专注于当前的事情。你每天都可以专门找一段时间,来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第二,你还要培养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条件反射。这就是说,当你做出某种动作的时候,就会开始不由自主地或者说是习惯性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第三,你要保证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果你决定背书,那么就不要在期间停下来写文章。虽然两件事情都是你的任务,但是为了保持专注力,你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情。

第四,保持专注是很消耗脑力和体力的,所以身体健康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熬夜是万万不可取的。这就要求你生活要自律,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句话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年龄越大的人越知道它的好处。

第五,就是进行强烈的消极心理暗示。比如说,我今天做不成这个任务,老师明天一定会批评我;同学一定都完成了这个任务,现在只剩自己没有完成了;如果我完成不了任务,一定会成为大家的笑柄,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相信我的能力了;完成不了任务,我在他们眼中就会成为一个笨蛋;等等。足够强的消极心理暗示会让你的精神无处可逃。强迫自己聚焦到任务上,但是注意一定要适度,不要让自己精神崩溃。你感受到有压力,有不得不做这件事情的冲动就可以了。人类的专注时间的极限是4个小时,不要试图在24个小时内一直保持专注,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专注力是许多能力的基础,比如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的深度工作能力都在不知不觉地受到损伤,在未来,专注力或许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们现在提高专注力,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不至于太狼狈。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也是一种投资,因为在未来专注力越来越稀缺的时候,你的专注力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专注力的优势会越来越凸显,请你拿出全部的毅力和恒心来训练自己的注意力,除非你真正拥有了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作能力,否则一日不可懈怠。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什么是大事?

第一,自己有个好身体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亲朋好友无病无灾也是大事。重视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他们是你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第三,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从今天开始,学会在乎自己的情绪。有不满,别一直压抑,谁还没个不开心的时候呢。你没必要要求自己永远保持优雅,保持善解人意。

【在绝望的时候,要让自己看到希望】

我们无法避免绝望和被伤害的经历,只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地修复这些伤疤。当我们回头看时,那些被我们称为“伤疤”和“瑕疵”的部分其实是闪光耀眼的经历。就像罗振宇所说:“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在说怎么做到对事不对人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第一个是基本归因错误,这个名词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是个性因素,外因则是环境因素。我们在给自己找原因的时候,往往低估外因的作用而夸大内因的作用。我们要掌握的第二个概念是自我服务偏见,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会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失败归结于运气不好等外部因素。

怎么样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第一,想要说服自己对事不对人,我们就要克服基本归因错误。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换位思考。

第二,克服“自我服务偏见”,我们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有的时候,我们能够做某件事情,是因为我们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而别人失败可能只是因为成功条件比我们少。所以说,如果有的时候是运气导致了事情的失败结果,那就不要归因为别人的能力有问题。

第三,多分析客观事实,少妄论主观动机。

第四,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永远保持危机感,让B计划成为常态】我们怎么才能培养危机感呢?

1.竞争

如果身边有足够浓重的竞争氛围,那么你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危机感。当你身边的竞争氛围不是很强的时候,你可能会被环境影响而变得更加懒散。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制造竞争的氛围。比如说,你是一个体制内的工作者,你感觉自己没有危机感,那完全可以按照外企的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工作任务。尝试一下,看看这种工作强度是否是自己可以承受的。你在尝试之后,就会发现差距。一旦发现差距,你就会产生危机感。

2.目标

危机感和你的目标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的目标特别宏大,那么你就很容易产生危机感。因为目标越大,你要完成的任务也就会越多,项目的战线就会延长。所以,你制订的初始目标也关系着危机感的有无和大小。

3.时间观念

危机感强不强和我们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也有关系。一个人的时间观念越强,那么他的危机感也就会越强,时间会让人产生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就会进一步引发我们的危机感。所以,如果想要培养自己的危机感,就要先从自己的时间观念入手。

4.思考的能力

你思考的能力同样会影响你的危机感,如果你对事物看得比较透彻,那么那你的危机感就会更有针对性。有所指向的危机感对我们更有帮助,因为盲目的危机感只会让我们陷入慌乱,而不会给我们拼搏的动力。在追求危机感的同时,要把握好度,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要不然就会产生负面效果。有危机感是好事,但是如果想要靠危机感成功,把自己往死路上逼,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现在的这个社会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危机感,这样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记住这句话:“你有多用力,你就有多安全。”

不得不说,这本书有鸡汤的味道,这本书内容我个人觉得还行,也有它的优点。也是当下写的,内容比较新。

虽然不是一本工具书,但是它举例还算可以。重点是阅读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适合刚开始阅读的新手。

一句话总结:内容总的来说中规中矩;但是很好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