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不一定非要记账
很多人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记账,记账可以发现自己如何大手大脚,再以此为依据将不必要的花费砍掉,这样每月可以结余更多的资金。
其实,理财不一样非要记账。
首先,记账很繁琐麻烦。
大部分人很难坚持记账,记着记着就忘了记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因为记账实在是件繁琐麻烦的事情。因为记账需要养成习惯,并且要有一定的自律性。
看看市面上多少教你养成习惯和养成自律性的书籍就知道这有多难。
虽然网上充斥着各种指导记账方法的文章和视频,也有许多记账用的软件,但是操作起来还是很麻烦,需要记录开销的金额、名称、类型......。
如果不想一笔一记,而是晚上再统一记录的话,则容易忘记买了什么。所以记账真的很麻烦。
就算你养成了自律性,形成了习惯,不怕麻烦,笔笔记账,但是每个月看到账单后,如果只是感叹这个月花的真多,而不去制定进一步消减开销的计划,那就是白费功夫。
也就是说,记账之后,还要有配套的后续内容,所以说,除了自律,你还需要有很强的行动力,不能有拖延症。
记个账,真的是让你变得越来越优秀了。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其次,记账也不一定能控制消费。
记账就一样能控制消费吗?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随手在淘宝买些东西或者随意在商店买零食饮料已经是种习惯,那么就算记账也不一定能改变,只是每次看到账单感到懊恼和后悔罢了。
何不把记账的精力和养成的习惯变成直接能够改变消费习惯的行为。
比如,如果真能做到在每次花钱的时候就要条件反射得把花费记下来的话,何不条件反射地想想自己真的需要这种东西吗,也许就没有购买的欲望了。
再比如,如果看到账单再制定计划,消减开销,何不直接限定一个总的限额,让开销严格控制在限额内,岂不更加直观方便。
总的限额可以通过信用卡设置或者每月只留固定金额消费来实现。想消费,但是超额了,也就不能买了。
有信用卡则设置一个消息提醒,每次消费看到花费的总额与限额还差是多少,可以控制不必要的开销,但缺点是容易超限。
没有信用卡则需要把每个月的收入预留一定限额,剩下的存起来就当没有这笔钱。这个月只消费这些钱。这个方法不会超限,能存下更多的钱,适合月光族、剁手族。
最后,记账有些多此一举。
现在几乎所有消费工具都有记账功能,没必要自己再去记账。
支付宝、微信、信用卡、储蓄卡都能看到你消费的多少,取了多少现金。
而且还能看到某笔消费的消费地点、收款人、付款时间等,借助这些信息可以容易回忆起这笔钱是怎么花的。
现如今,基本上就是信用卡+取的现金+第三方支付的花费总额(第三方支付通过信用卡支付的除外)就是总的开销。
算起来其实并不难,软件的种类也不算多,无非支付宝和微信。
所以如果还要自己去记账,岂不是多此一举,平白无故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理财,有很多高效的方法,记账其实并不是最优的,不如放弃记账,多关注如何获得更多的收益,节流不如开源。
尤其在年轻的时候,每月两三千的工资就不要想着如果省钱,抓紧时间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才是当务之急。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工资收入上,会比省钱更快的积累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