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要只听别人说了什么,要看别人做了什么
1
小明(用这个名字代替孩子同学的名字)和儿子是他们自以为的铁哥们,在学校里一起吃饭,连上厕所都要一起去,放学一起出校门,形影不离。
从儿子和小明交上朋友后,成绩一直下滑,在家变得也不可理喻。
其实旁观者明白,小明并没有真正把我儿子当朋友,只是在利用他吧了。
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提小明儿子就和我吵。
有一次,小明和儿子在操场玩的时候,他俩和五班的一位男生起了冲突,结果是儿子和五班男生打了起来,此时小明成了旁观者。
在打的过程中,五班男生突然抓住儿子卫衣上的帽子,使劲往后拉我儿子,儿子脖子上出现几道勒痕。
虽然儿子脖子上有勒痕,他也没吃亏。
双方家长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处理问题,小明作为见证人,在我们到之前班主任找他也了解了情况。
班主任告诉我,小明这个学生特别聪明,事事都有他,但是事事他都能把自己择干净。
这件事,也是如此。
“你和小明是好朋友,你挨打的时候,你好朋友在干什么?”班主任问的我儿子哑口无言。
很高兴,自从这件事后,儿子就远离了小明,距离现在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吧。
可是,从儿子最近的蛛丝马迹,我已觉察到他俩又搞在一起了。
2
果不其然,有一天,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上次我和五班同学在操场打架那事,是不是班主任老师跟你说小明把自己择的很干净,责任都推到我身上了?没事的时候小明和我是铁哥们,一有事小明就闪了。”
“你认为班主任在故意挑拨你和小明的关系?”我把我所想的说了出来。
“嗯,最近小明主动找我专门谈了此事,就是班主任故意挑拨我俩关系。”儿子深信不疑的说道。
“儿子,小明的话你也信?”我反问道。
“好,就算小明说的对,老师是故意挑拨。在五班男生抓住你卫衣帽子,使劲往后勒你的时候,小明在哪儿?根据你脖子上的勒痕来看,应该勒的时间不短,此时小明即使不帮你打架,他如果上前拉一拉,你的脖子也不至于被勒成那样吧?这就是你所谓的铁哥们?”我顺着儿子的意思说道。
儿子再一次哑口无言。
“儿子不要只听别人说了什么,要看别人做了什么。”我语重心长地说道。
3
比如《知否知否》中,康家大娘子被顾廷烨刺死后,小秦氏扶棺把康家大娘子送到王家。
小秦氏挑拨道:“顾廷烨是旷世魔头,还差点杀了我儿子,这两桩命案您老人家打算怎么收拾,我.我们顾家都认。”
可是,王老太太没有上她的当,下了逐客令。
“老太太您怕了?”小秦氏走上前问道。
“听说小女打扰了太夫人多日,您受累了,也该歇歇了。”王老太太反击道。
王家老太太把小秦氏打发走后,王家主君匪夷所思地问道:“我大妹妹既然跑了出来,就应该赶紧回来,咱也好庇护。她跑去顾家,那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这秦氏要真是对你妹妹好,她去侯府的第一日,这个妇人就应该来报信的,为什么一直瞒着,等人死了,才把棺材送过来,说是顾延烨杀的,杀她的时候她在哪儿?她侯府离澄园,就隔着一堵墙,她说什么都没看见,你也信?”王老太太一语道破。
“她把我大妹妹,摆布成刀。”王家儿子幡然醒悟道。
4
你看,小秦氏话说的多漂亮,孰不知王老太太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并没有听小秦氏说什么,而从小秦氏的所作所为,明白小秦氏只是把她的女儿当成吹打盛明兰的一件“利器”。
“如果小秦氏真是对康大娘子好,就会在她去顾府的第一天就通知王老太太,是不是?”
儿子点点头表示赞同。
反过来再说你和小明,他找你一说是老师故意挑拨,你就信了他的话。
你再好好回忆一下事情经过,让事实来说话,是他所说的那样吗?
儿子无言以对。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不要只听别人说了什么,要看别人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