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超越性格去爱一个人
▶ 01
美国心理学家,同时具备灵修背景的大师约翰·威尔伍德说过一句话,是真理的感觉——
一个人不可能超越性格来爱你。
我记得在表妹与男友的拉锯战里,表妹对我咬牙切齿地说过一句话:如果男人都是这个样子,我要来干嘛?
我一直宽慰表妹,我说其实你要知道,世间真实的样子是什么。一个人用某种方式对待你,无论你如何解读这个行为,但与他而言,也许根本不曾想到这对你是某种不可思议地伤害,甚至于,他会觉得自己在用尽全力去爱你。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性格来爱你。
表妹的逻辑很简单,他做了这件事,而这件事让我不舒服了,所以他不爱我。
表妹的愚蠢也恰是很多女人的愚蠢,她们总以为,一个行为就代表了她们所认为的思想,而这个思想,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表妹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
1、仅仅因为行为比较容易观察,便认为行为代表了这个人唯一倾向的想法。
2、一个人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不可以接受的。
▶ 02
我们喜欢通过行为去猜测一个人的想法。
这个做法当然并没有什么错误,错误在于我们的依据。基本上,我们是以自己为依据去揣测别人的,我们认为,我这样想,所以就会这样做,那么别人也是一样的。所谓“以己度人”。
但实际上,哪有人会是一样的。因为所处的成长环境差异,你跟另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是一样的思维和逻辑。这个差别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例如,假如想喝水,A的做法可能是井边挑一担,B的做法也许是隔壁借一口,C的做法可能是打一口井,D的做法也许是买一瓶自来水……
你看,其实同一个口渴的需求,每一个人都因为自身的喜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来。
怕的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正义。A觉得口渴就是要自己动手,B的做法是好吃懒做,C是一个傻X,而D本质就是个暴发户。
换在B的角度,他可能觉得没有人比他更有效率,时间应该花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C觉得自己掌握了事物的本质,而D认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人。
瞧瞧,多么傲慢的我们……
反过来是一回事,我们认为只有跟自己的行动一样,才表现出这个人是真的口渴,否则一定有其他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之所以会这样,恰是因为我们看不透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无论你是普通人抑或心理学家,你都不可能完全掌握一个人的内心走向。
所以我们宁可从行为去推断出偏差较大的结论,也不愿意相信对方对自己的描述和剖析。这也不能怪人们,因为真诚,在如今的社会实在是一种稀缺资源。
你愿意简单地相信别人,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这样,便可以不用把自己交给别人,避免的伤害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关闭了爱的通道。
▶ 03
不可以接受,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幻想。
对与自己不同的不接受,实则是对自己的不接受,根本上是对人的不接受。
让我们想一想,越是成熟、淡定和成长较好的人,是不是越是包容,胸怀越是宽广,越是不会嫉恨?
为何会这样呢?
因为这样的人,往往对人有一种很深刻的理解。他们能够懂得并接受自己身而为人的局限,懂得阴暗与光明同在。
当他们接纳自己阴暗面的同时,对于别人也就有了一种宽容。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己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对方也只是一个受苦的、被过往和性格所局限的人。
相反,幼稚的人总是会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认为这世间,满是要伤害她的人。甚至,她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伤害,并将心中那个“讨厌之人”投射于世间任何可能的人身上。
所以他们看不惯,并被这世界深深伤害。
我实在不想冷血地说,是你看错了这个世界,还说世界伤害了你。因为哪怕根源是虚幻的,这伤痛感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更愿意说,心疼你还未醒来,因而被这虚幻深深伤害。
▶ 04
当表妹在质问,那个男人没有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爱自己时,同时也可以反问——
自己是否以他想要的方式爱过他?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可以继续追问,为何要求对方去做连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那么就是说,感情就是如此绝望,谁也不可能按对方想要的去爱咯?
是的。
但你为何要苛求完美呢?人注定带有缺陷,苛求完美是怀抱一颗石头蛋,渴望孵出小鸡来。
约翰·威尔伍德同样给出了自己的解答:爱本身是完美的,而关系则是不完美的。
我们注定了,在关系里要承受彼此性格的缺陷,要承受情绪的起起落落,要有时感受到被爱有时感受被嫌弃……
我们就是会在这波峰与波谷的关系之浪里挣扎。认命和接纳,是完成白头偕老的根本之法。
一定要完美的人,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孤苦一生,要么参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