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131//人物与视角:小说创作的要素
改变
人似乎都会改变。
1.有外表的变化:隔壁的小孩突然变得很好看了,又或是成了流氓;年轻时代的朋友变老了;胖的朋友突然变瘦了;丈夫留起了胡须;妻子改变了发型,穿衣风格也全变了。
2.还有身份的变化:富人破产;农民卖掉土地,到另一个州开起了快餐店;年轻易激动的女孩成了妻子和母亲;她仍然是母亲,却不再是妻子;48岁的总裁,因为新的管理层成员加入,突然失业。
所有这些变化都令人吃惊,甚至令人不安。但真正困扰我们的是本性的改变。
你信任的人不遵守诺言,还不道歉;你爱的人突然对你很粗暴,你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而遭到这样的对待;无聊的人突然变得有趣;一事无成、彻底的失败者,却出人意料地做了件令人钦佩的事情。
3.为什么人会改变
我们给这些改变命名:中年危机、成长、经历某个阶段、精神崩溃、发现自我、自私的倾向、显示本来面目、重生、自暴自弃,但这些标签最多只能让我们安心而已。给他人的改变取对应的名称,这样我们就不会被这些变化吓坏。但是对别人的想法我们依然无从知晓。
我们试图把一个人和他的角色捆绑起来,这样我们对他就有把握了。奴隶制、农奴制、效忠、宣誓就职、合同、工会、公司、法律、婚姻、稳定、奉承、虚伪,这些“标签”都是我们用来控制和预测周围人行动的方法。但是这个人可能令我们惊讶:逃跑、革命、背叛、诉讼、罢工、出卖、犯罪、离婚、不忠、八卦、忏悔,我们不得不刷新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小说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处理这种因变化无常而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潜伏在所有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中。小说让我们看到人的动机、行为的原因,这些虚构的人物帮助我们对真人的行为动机进行推测。
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构人物必须改变。一旦你真正了解了某人,他们就会保持不变。如果他们改变了,那可能是因为你一开始并不真正了解他们。
4.不变
小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展开这个主题:
(1)故事里的人物自始至终都没改变,沿着这条轨迹发现自己的命运。
(2)故事的人物貌似有改变,但实际一直保持着本性。
(3)故事人物想改变,但直到发现自己本性后才改变;这些人改变自己生活的外在模式,只是为了真实地对待新发现的自己。
4.其他因素使人改变
小说另一大主题是,一些无法控制的原因使人改变:
(1)人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天性的驱动和渴望。
(2)人的改变可能源于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
外界的压力、环境的改变就可以改变他。
5.自我改变
第三个处理人物变化的小说主题是,我们可以通过意愿来改变自己的本性。有一种观点认为,想改变的意愿也是人本性的一部分,这恰恰说明了实际上的不变。
无论你认为自己相信何种人类行为理论,人物改变的原因都会透露你真正的想法。
6.让变化合理
让变化合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但是请记住,人物越重要,变化越大,就必须花越多的时间来解释这种变化。
如果你倾向于荒诞,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加解释地任意改变人物。发现改变的缘由是人的本性。如果故事里没有任何值得发掘的原因,那么这将成为故事最严重的问题。
通常,在故事一开始,你就必须确立,人物会无缘无故地随意改变,这样读者就会明白,他们正在进入一个荒谬的世界,不再期待任何解释。
而假如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正常”的世界中,人物的变化都是有缘由的,那么当人物发生了令人震惊、无法解释的变化时,你写的就是关于这种变化的故事。
当然,对于这种无法解释的变化,你也可以不让故事里的任何人物谈论它。但这样读者会认为这种不合理的改变是一个错误、你是一个不称职的作家。而你对此无法辩驳。
更糟的是,读者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合理的改变是对读者的恶作剧。
你当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你和读者之间的隐含契约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你的故事要有意义,即使这种意义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最伟大的荒诞作家皆深谙此道。
喜剧也不例外。但在喜剧中,当人物发生变化时,其变化的理由可能没有非喜剧小说那样可信。闹剧越滑稽,人物变化的原因就越荒唐,但你还是要给出一些解释,否则将失去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