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桥梁界关键词
造就:您觉得2018年的关键词是什么?
葛耀君:我觉得如果说从总体上面来讲,应该是跨越。用两个事实来说明为什么是跨越:
第一,大家知道10月24号,历经九年建设的港珠澳大桥通车了,在港珠澳大桥中间,有许许多多关于桥梁和隧道方面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我想借用韩正副总理在通车典礼上的一句话: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已经步入了强国的行列。我觉得这是一个跨越,因为以前我们都只是说桥梁建设我们是大国。
第二个跨越,跟我自己有关,在2018年9月18号,在国际桥协的执委会会议上面进行了选举,我当选了国际桥协的主席。当然国际桥协的主席要后任一点,从2019年11月1号才开始正式履新。国际桥协成立于1929年,至今90年的历史上我是第一位担任主席职务的中国的专家。
造就:您当选国际桥协的主席对于您个人,以及中国桥梁界意味着什么?
葛耀君:我觉得当然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但是我想主要的还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土木工程,或者说桥梁结构工程建设的一个高潮。通过40年的建设,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在项目上面,在技术上面,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上面,都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认可。我想首先这是全世界各国,或者是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对我们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成就的一种肯定,用他们的话来说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成长。
第二个方面,因为国际桥协的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团组,这与国际桥协的中国团组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际桥协中国团组,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初全世界只有13个,我们是前13个团组之一,至少是这么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我们李国豪教授、范立础院士、项海帆院士的领导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参与了国际桥协一些重大事件的决策,包括主办会议等等,所以我想这个也是他们,对我们中国专家的管理能力和学术水平方面的一个认可。
造就:近年来,有人提出土木工程在走下坡路,有些从业者在转行,作为一名教师您怎么看?
葛耀君:我觉得对于人才培养,当然我们一方面应该在高校中间,不管是在本科生层面,还是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面,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导师也好,作为一个高校的普通的一员来讲,我们更应该告诉学生,你应该去选择一些,对你自己来讲能够发挥你特长的,然后对这个社会又是有用的工作,我们不能说所有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你只能够从事桥梁工程,我觉得这个就太狭隘了。
完全不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培养的方式,因为对本科生来讲,现在是通识教育,所有各方面你都要学,所以慢慢本科生的话,土木工程可能都没有了,可能都是叫工程试验班进来,所以他学的都是工程方面的通识知识。
那么对于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来讲,当然他会选择某一个专业的方向来进行研究,但并不意味着他毕业以后,一定要从事这个方向,甚至要从事一辈子这个方向,对不对?
因为我们是给他打一个基础,或者说教给他一种怎么样去钓鱼的方式,而不是送给他一根鱼钩,当然拿了一根鱼钩大家都会钓鱼。但你是不是应该教给他一种方法,如何去钓鱼,包括如何来制作这根鱼钩,道理是一样。
另外一方面,我们怎么样去把这部分人才留住?我觉得留住也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当然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特别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这些青年人从事土木工程。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想的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他转行了以后可以会对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又何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