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38周复盘

2023-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超叔成长笔记

这是2023年的第38次周复盘。(9.18-9.24)

本次周复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1、坚持的习惯有哪些

2、本周的收获

3、本周不足

4、下周计划

以下开始正文。

一、坚持的习惯有哪些?

1、早起

本周早起7天,早起后基本上就是写作,写自己的个人反思和个人复盘,同时记录前一天的见感思行。

2、运动

本周有氧运动4天,其中周五早上要体检,没有运动。

另外,俯卧撑5天,每天都能做到100个,有的是分组做,有的是一次性做,感觉还是分组更好一些。

3、输入

本周只读了一本书《秋园》,读了不少公众号文章和部分精华帖文章。

4、输出

本周写了7篇每日反思,写了6篇原创文章。

同时写了一部分读书感想和读书记录,受益匪浅。

二、本周收获

01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

《秋园》这本书,让我生出一些感慨和思考。

这本书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自己的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回忆小说。

让我感慨的是作者,她一点写作基础都没有,甚至学历也没有,在精力、经济都不宽裕的条件下,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写出了这部近10万自己的小说,不得不让人钦佩。

同时,作者写这部小说的初衷,也让我非常受震撼。

她说,自己的母亲一生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如果这些内容不记录下来,可能真的就随风飘逝了。

如果没有记录下这些内容,谁能证明你还曾如此的在世界上生活过,谁还曾记得你还拥有过如此样对人生?

这不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吗?

我一直想把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周围人的故事写出来,一方面作为记录,一方面也好让自己能有一个容身之所,来真实表达自己。

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恰好,作者的这番话和思路,也让我更加确定了这个想法和信念。

并不是只有名人才能书写自己的故事。

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分享出来,让自己的生命旅程,最终有记忆的汇入历史长河,这才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这也更加测证了写作的重要性,只有把写作技能练好,才能更好表达出自己,尤其是准确感人地表达,这可能比拥有多少钱,拥有多少房子车子,更重要。

享受了人生,并不一定能让人记得,而通过写作记录,哪怕是拥有苦难的人生,也照样可以活出一番风采,也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动人的一面。

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我可能接下来也有一些写作想法,比如写一写自己家族的事,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写一写自己的爷爷奶奶,写一写自己的老婆孩子,写一写自己的这么多年的经历等等。

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别人无法复制的,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在训练好表达能力的前提下,把这些内容精准地写出来,分享出去,就会让自己的人生,在世界上有了一个被人讨论的角落,这也正是写作最大的魅力。

02 如何坚持日更?这样做

如何保持一个高效日更过程?

回想自己整个过程的困惑,其实最大的问题就两个:

第一,不知道写什么;

第二,没有固定框架可以写;

只要突破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很快速地写出一篇初稿,就像自己之前写每日复盘一样。

其实,这两个问题,对应了两个写作的点,一个是写作选题问题,一个是写作框架问题。

先看写作选题。

想要日更,最重要的就是选题,即能保证每天都能有话说,有东西可写。

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量,没有一定的写作选题,是不可能做到每天都能写出东西的。

我自己感受明显。

之前一年因为可以写,一方面是这么多年的经历和自己读书减肥整个过程,有了一些切身感受。

这些感受可以支撑着我去写出一些选题和观点,但是可能并不长久,因为每天写这些内容,一定会造成储备枯竭,也一定会出现我现在的这个状态。

后来又开始写读书思考和感悟,但是感觉这个方法也不持续,一方面自己没有大量时间可以让自己每天读书,另一方面依然是写作框架没有解决,不知道如何从一本书中萃取出重要的东西。

虽然学到了一些方法,但是没有实践过,不知道效果如何,也让自己的情绪和心智产生内耗,内心的质疑更多一些。

以上原因就导致了自己无法做到每天都能有东西可写。

既然想要每天都写作,那就先把选题解决,如何解决?

首先,每个月初列出自己的选题库,其中干货60%,日常10%,情绪30%。

可以在每个月的月初,结合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列出一些基本选题,既要有痛点和需求点,又要有写作疗愈的内容。

其次,学习一个数据采集工具,爬取各大公众号大V曾经写过的选题,把这些选题进行整理输出,这样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很好的选题思路。

最后,很多书中也介绍了很多选题方法,都可以拿出来进行实践。实践的过程非常重要,如果不去做这一步工作,就不可能获得自己的感受。

再看写作框架。

写作框架,就是写作套路或者写作模板。

有时候确定好了一个选题,有了一个想法,读了一本书,看见了一件事等等,内心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就是无法快速写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写作框架,没有一个固定的写作模板,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写作套路。

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写作框架,知道不同的写作场景,比如读书笔记、书评、干货文、观点文、逐字稿等等,到底如何去写,才能快速输出初稿,这一点非常重要。

怎么样才能拥有写作框架呢?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分两步:

第一步,把各种写作教程的书中介绍的各种模板、框架进行整理,针对每个框架、方法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非常重要,为什么自己的进步缓慢,就是缺乏有效的刻意练习,没有分步骤,有目的有反馈地训练。

第二步,拆解爆款文。把自己 喜欢的各种文章的结构进行拆解,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写的。

只有拆解至少100篇文章,才能大概清楚里面的结构和模式,也才能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去做。

当然了,知道了方法跟做到方法,是两码事,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一定要谨记。

综合上面的两个方面,自己需要训练的能力是:

1、每天记录自己的各种灵感、点子、想法、计划、念头。

2、针对这些点子、想法、灵感拉框架,拉出基本框架,后续结合模型进行大纲的整理。

3、针对这些内容去搜集素材,一方面要重点看故事和案例,另一方面也要有数据理论。

4、最后撰写成文,撰写的时候,可以用讯飞语记,也可以用键盘敲,总之一定要快速拿出初稿。

上面的步骤其实不难理解,难的是执行。

还是那个道理,知道和做到,永远不能划等号。

只有大量行动,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在哪里。

自己既然想吃写作这碗饭,就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哪怕这个过程非常辛苦,甚至充满了痛苦,那也必须要经历。

这条路上没有任何捷径,不要想着找到一条快速之路去跳过这些过程,没有的。

该经历的一样不能少,否则就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本周不足

本周最大不足是读书强度不够。

只读了1本,而且也是泛泛而过,并未做深入思考,亦没有进行一定程度输出。

更多时间是在写作上,感觉没有输入的写作,很容易掏空自己。

不过,这也倒不是坏事,只有掏空自己,才能知道输入的重要性,也才能知道哪些才是自己必须掌握的。

另外,原计划进行写出践行清单和梦想清单,同样没有完成。

表面上看是因为时间不够,实际上是这件事没有进行足够颗粒度地拆分,难度过大,人为造成了行动阻力。

本质上就是拖延行为。

美国作家唐·马奎斯说过:“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

拖延是一种缺乏自控力的表现。内心的完美主义、害怕承担失败后果的懦弱、内心的各种不确定性等,都是人性中无法逃避的存在,而这些也都共同组成了拖延者的心声。

人为什么会拖延呢?

《拖延心理学》中曾经提到,拖延的心理根源是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拖延者常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看待时间,或者将时间看作一个需要制服和战胜的对手。

拖延本身需要跟时间进行博弈,不管你自身能力如何,还是任务本身难易程度如何,其本质都是需要你跟时间进行博弈和赛跑。

如何在时间这个问题上,进行一种自我心理救赎,是拖延者需要面临的问题。

应该怎么去改善这个问题呢?

克服拖延,首先要制定清晰可见的目标和切实可落地的计划。

不管任何目标,或大或小,都必须要一步步来。所以,对于拖延者而言,要克服拖延,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把目标计划拆解到足够细小。

让每个细小步骤都可以不用过多消耗意志力就可以去执行,唯有如此。

每个目标都去设置“deadline”,用行动去克服。

一定要专注于当前,专注于眼下,专注于制定的每个步骤。

定完目标,进行足够颗粒度的拆分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行动。

山口英子写的《断舍离:终结拖延》一书中提到了克服拖延的观点:先行动,后思考。

一个人拖延,往往就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而导致无法开始行动,但是一旦开始行动,则很多拖延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一定要行动,这非常重要。

四、下周计划

1、写7篇反思日记,其中包括感恩日记、成功日记和情绪日记;

2、读书三本,重点是情绪方面的主题阅读;

3、有氧运动5天,力量训练6天;

4、写一篇月度总结;

5、中秋节岳母生日,参加一次聚餐;

6、完善相关工作假期收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