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之道”(一)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实际上我们人生的前半生都基本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来问问大家,读了十年书的,举个手,十四年的,二十年的?你会发现,我们把最荣华的岁月都交给了学习。而我最近有读到这样一句话: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芭芭拉·奥克利
让我突然幡然醒悟:学习确实是一辈子的事,但是学习的方法,决定了你这一辈子的效率。这就像你不会游泳就要去穿越马里亚纳海沟。结果是什么?当然,你在学习的海洋里不会淹死,但是你会发现你兜了十年还在原地兜圈子,有些人用一年的时间可能就把你远远抛在后面。
最近读到的两本书,让我突然对学习的原理和方法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总结。这两本书,一本是讲学习英语的,但读完发现是讲如何学习的;另一半,我刚开始看是以为讲神童成长之路的,但没想到作者在自己神一般的经历成长过程当中(少年时在全国国际象棋赛中拿到8次冠军,13岁获得“象棋大师”头衔;然后22岁开始研习太极拳,连续21次获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头衔)所总结出来的一些学习的心法,竟然和现在很多一些教育专家们总结出的方法有很多相近之处,所以结合这两本书,还有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对学习之道的感受。今天分享我认为最关键的三点(后面还有第二期哟)
刚读完的两本书一、正确的学习认知
所谓的正确的学习认知,并不是说大家要知道学习很重要、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之类的。而是在于你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和处理态度:我们叫做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你是固定型思维的学习者,还是成长型思维的学习者。这是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一,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多年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已经有很多学校,把这个作为教学工具,教孩子怎么用成长型思维看问题。这两个思维最关键的区别就是在于遇到挫折和苦难时的态度。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考了50分,固定式思维的家长和孩子会怎么想?妈妈说:完蛋了,这孩子完了,一年级这么简单的知识都考50,得得得,不是学习的料,该干嘛干嘛去。孩子呢?心想: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料。该咋样咋样吧。那同样的事情,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和孩子会怎么看:妈妈会对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是暂时的,我会觉得错误是你学习的最好机会。看看这些扣分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孩子会说,这次没考好是检查出了我之前学习漏掉的地方。趁这次机会我要找出来这些地方,下次一定不在同一个地方犯错。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德维克教授团队曾做过一组实验。找了一组同年龄差不多智力水平的孩子们。对这组小朋友做了简单采访,提前确定是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然后他们给所有小朋友出了一系列简单的数学题。大家也把这些题目都答对了;然后又给了一组超出一些他们能力范围的题目。很明显,“成长型思维”小朋友们面对挑战很兴奋,而“固定型思维”小朋友则非常郁闷。这时候孩子们的反应也不一样: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说:天哪我得好好努力才行;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们说:对这种题目我可不拿手。最后每个人都答错了。但还显然,这次被挑战的经历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却大有不同。当到了第三阶段,研究人员要求所有的小朋友再次解答简单的数学题的时候,几乎所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轻松应答,而固定型思维孩子却因无法解决难题而大受打击,有些人连简单题目都答不上来了,他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
所以你会看到,固定型思维喜欢难度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碰到挑战他们会逃避或者退缩;而成长型思维呢喜欢去挑战自己很难完成的项目,他们遇到挑战会很兴奋,在完成挑战以后会很兴奋,但会更加期待下一个有难度的挑战。这次长此以往下去,两种人的人生轨迹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这个差异在竞技体育领域特别明显,你会发现,在赛场上我们经常见到很有才华的冠军,小小年纪就登顶世界巅峰,拿到了世界第一的称号,但很多这样的少年冠军在闪耀一次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不是比赛之后才华就没有了,而就是这种固定思维中在作祟。冠军的光环套在他们的头上,像紧箍咒一样,每次比赛都是再次证明自己到底是世界第一还是不是世界第一的一次审判。这种情况下,再有才华的人也会非常容易在比赛中患得患失。而所有竞技项目到了巅峰对决时其实都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也就难怪这些天才再难续辉煌。而Josh这个象棋世界冠军,在很早的时候就深谙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他的书中提到的是整体理论.vs.渐进理论:
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就是把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能力或者技能水平堪称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而渐进理论则是会把所有的过程尤其是挫折看作是让自己进步的一个阶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一直在进步变化的一个生态体。
--乔西·沃茨金 《学习之道》
所以,在Josh的所有竞技生涯中,不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太极拳,他能够突破自己,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巅峰,而在大赛中遭遇失败的时刻就变成了他的强心剂,经历了挑战的他再度出现的时候就变成了令对手闻风丧胆的高高手。此外,其实还有很多流传百世的知名竞技者,迈克尔乔丹、球王贝利、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这些人和昙花一现的世界冠军相比,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不同。他们都经历过辉煌,也同样经历过谷底。但这些能从谷底中走出来的人,就是在靠成长型思维这个强大的支撑让他们度过自己的黑暗时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而其实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对体育竞技的人管用,其实对于任何领域里追求卓越的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职场白领,还是创业企业家,固定型思维方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职业生涯可以走到多高,会决定你的事业走到多远。我们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你在1公里处跑赢你就觉得你是人生赢家那就是大错特错了;长跑中的摔倒是为了让你后面更好的平衡你的身体;不当竞争是为了让后面的你变得更强壮;往往在一开始保留实力,宠辱不惊的选手才能最终冲过终点线,成为真正的赢家。
我们说,其实现实中没有完全的固定型思维,也没有完全的成长型思维。那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固定型思维占大多数呢,还是成长型思维占大多数?如果你是固定型思维为主调的人,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研究表明。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小孩子就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拥有健康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的。其实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都是一念之差。就像悲观者和乐观者去看那半杯水一样。我们即使处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下,但我们记得有这个成长型思维的时候,提醒自己换一个角度:在这个挫折中我能学到什么,在这个困难中我能收获什么。对将来的我自己有什么好处。就算非常费劲,你也要找到这个好处。这时候,你就成了成长型思维的拥趸。德维克教授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帮助我们活在成长型思维的状态:就是“yet”,中文就是暂未……,还暂未成功、暂未学会,暂未得到……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去寻找到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学习态吧。
2、精准的学习方法
其实关于学习方法的课题比较宽泛,而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想涉及到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对于任何人任何阶段学习都是必备的方法。在Josh这边书里叫做划小圈,在《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这本书里也提到了,他们起的名字叫做i+1理论:
i是你现在的水平,+1即比你现在稍微高一点点的难度。随着你的水平提高,你的i也在不断提高,这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主动给自己的难度升级,但是不能i+10,也不要i-1。
这两个理论其实都是是源自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教授的ZPD理论:每个人学习都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面都是你熟悉的、熟练掌握的技能,也是你最放松最有安全感的区域。然后往出走一点画一个圈,这就是你的最近发展区ZPD,在这个区域里,你学东西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再往外走一点,就到了你的恐慌区。这个区域里的知识对于你来说,虽然也是你不会的,但是直接学这里面的知识只会让你恐慌和失去自信,而学不到任何东西。比如现在给你们讲量子力学,就是你们的恐慌区;那给你一年级的孩子们讲高等数学,也就完全是恐慌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ZPD”前段时间还知道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说两组刚学会咿咿呀呀的婴幼儿提供不同的声音,给一组孩子们在耳朵边放一个也是咿咿呀呀的录音机;另一组呢,是家长用非常标准的语言给它说唐诗宋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很奇妙的是。几个月后扫描这两组孩子的前额叶区(人类高级脑的主要部分),发现第一组孩子的前额叶部分要比第二组孩子发展快得多。智慧的古人也说了,不要揠苗助长。任何一个人的学习成长都有自己的阶段,尤其是孩子们的学习。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大多数孩子都学到奥数、宋词会被300首,英语会好几百个单词,就一股脑儿给孩子灌这么多。这是违反了最基本的学习规律。
在Josh的太极拳学习经历当中,也是运用了同样的方法。他自己学习太极拳比别人晚了近二十年。但他自己感受自己的学习节奏。练习冥想、拆解每个动作单独练习,和他当年在下国际象棋时的训练方法一样:每次只留王和兵、或者后和相,就做专项的练习,结果发现每一个成分技能的单独训练都带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他的划小圈的方式让他很快超越了之前比他厉害很多的太极拳高手。关键就在于他自己用划小圈的方式让他对基本技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我们说的把大块技能分解成成分技能,逐个攻破的方法。
我联想到了我和儿子去美国这一年我带他学习英语的经历,也其实是映证了i+1理论的有效性。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我发布的这篇文章:《儿子在美国一年“i+1”的英语学习经历》
3、快乐的学习状态
学习是苦还是乐?这是个一直以来都颇具争议的话题,连我的身边人我的老公,到现在都觉得学习是个苦差事。
那学习到底是该苦还是该乐呢。诚然,以前学习确实是个苦差事,我们要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三十年。那会的我们都认为要靠苦读书改变苦命运。而如今,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越来越需要创造力、创意思维的人才的年代,我们对于学习是苦是乐这件事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在诺贝尔得主杨振宁先生受邀造访一家中学的时候,他看到这家中学大门口打着这样的标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拒绝进入,他说:“我从来没有看到哪个诺贝尔奖得主,是因为苦哈哈地研究和学习得到的诺贝尔奖。请把标语改成:‘学海无涯乐做舟’。”
所以,我们仔细回想一下,那些成功的人士,站到辉煌顶尖的成功人士,没有哪个会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件事是苦差事。如果真靠做苦差事成功的人,那这个人的成功也不可能久远,因为这种成功背后一定会带着一些扭曲的。
在这两本书中,关于这个观点都有一定的论述,学英语的书里在一开始就强调大家一定要have fun,让自己享受学英语的过程,去尽力追逐那个英语目标。而神童Josh在最后整整用了一章万物合一来论述如何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找到自己自在从容的力量,激发最佳状态。
这里我想用自己的逻辑来论证一下乐学为什么好。
大家也许都已经知道,我们开心快乐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不同的行为和起因分泌的激素不太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统称,叫快乐激素。快乐激素的四大主力: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多巴胺,恋爱的快感;内啡肽:运动、成就感带来的快感;血清素身体状态好的激素;催产素:爱和身体接触带来的快感。这些激素都与快乐有感,而这些激素都已证明与提高大脑的长期记忆力、提升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我自己印象很深刻的让我知道快乐很重要的是这些快乐激素对于大脑神经元连结有着强力的支持作用,而大脑神经元的连结才是真正体现人和人各方面差异的最关键的大脑因素!(未来如果有时间,我会详细写一篇关于快乐激素与大脑的文章)。
所以大家会发现,那些苦哈哈学习的孩子们可能在一开始会有一些看似骄人的战绩,因为勤奋因为投入时间长,考个高分,排个第一。但如果家长和自己并不关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反馈,有些甚至是轻则骂重则打,生生把学习变成了一个酷刑,我可以下断言,即使这个孩子能在高考中考上北大清华,但上了大学之后,整个人生更重要的后半生ta会遭遇到各种困惑彷徨甚至是堕落。
所以,学习真的是一辈子的事,有些家长以为把孩子的前十八年搞定送去大学,我任务就完成了,所以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都要不择手段地把孩子的成绩,殊不知在没有正确地了解学习原理和学习方法,以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管教,无疑是南辕北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成绩越好问题越大的高分低能儿,甚至是上了大学弑母,毒死舍友等极端案例(未来也会写篇文章详细剖析此类事件)。所以家长们,为了你自己孩子的未来为了整个国家的未来,请再捡起来你也许已经丢掉的学习能力,重新认识学习,重新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
快乐激素今天的学习之道分享,我总结了三个词来概括:
1)正心态
2)i+1
3)乐享学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学习之路上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己事半功倍!让自己拥有快乐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