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01:我们感受到的痛苦,竟然都是自找的?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通过每章解读的方式,共读《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挖掘书中的宝藏。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6692/74558b518a8538d9.jpg)
这本书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600万册,被誉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理经典。作者埃克哈特.托利,也在2011年评选的世界百位灵性导师中,名列首位。他曾身体力行,传递理念:人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甚至张德芬女士也在其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一再提到、引申这本书里的内容。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这本书有如此大的魔力?接下来,我将与你一起走进这本书的世界。
【01 与它的相遇】
读这本书,是受到好友锦辉的推荐。从她有力量的分享中,我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二话不说下单纸质书。
但是,在她推荐之前,我已阅读了部分电子书,并因其晦涩难懂而放弃。原本,我以为习惯读纸质书的原因,可再读时,仍是读完第一章,又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纠结、犹豫、读什么?写什么?这个念头搅得我心发慌!直至今晨静坐,我才意识到,自己被思维控制了!
如前所述,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痛苦,逃离思维控制,发现内心安宁。这自然与“思维”的愿望背道而驰,所以它才创造许多幻象,让我发慌!
觉察到这一刻的我,像识破魔术师技法的孩子,心生喜悦,嘴角上扬。内心终于得以安定,也才有今日的文字。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第一章的共读之旅吧!
【02 共读:“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6692/28f361bebb44f0d4.jpg)
【不痛苦的模样】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第一章,我认为是:人们常被思维控制,由此产生痛苦而不自知。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怎么会被思维控制呢?如果“我”和“思维”是分开的,那不被“思维”控制又是怎样的呢?
书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当我们不被“思维”控制时,便能与“真我”深刻联结,从而遇见深刻而不可动摇的宁静。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好友左左极度热爱文学,十年读文学,1年半写文学,没人看、无法变现都无法阻挡她对文学的热爱。她的喜悦也不来自外界,只要有书读、能写作,就感到开心。在凡俗世界里受了伤,也一头扎进文学作品里,永远不为外界所影响,持续坚定的热爱着。
【思维的控制】
如果遇不见“真我”,也能生活的平静,也是可以的,谁还不平凡呢?然而,“思维”却总是强迫人们思考,想停都停不下来,它是脱缰的野马,直往前冲,根本管不住!
前一阵子,有两三天我总是凌晨醒来,4点才能再入睡。那时,我已坚持站桩和冥想有一段时间,已经懂得觉察和自我调节,可当我尝试用”深呼吸“的方法,企图关注此刻,盯着眼前看不见的黑洞,不让思绪乱飞时,却发现根本控制不了它!不一会,我就感到烦躁,睁眼继续陷入“思考”的漩涡。
你能体会,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睁着眼睛,大脑里飞奔着:如何写作?写什么内容?如何构思?怎样组句……众多念头,越想越清醒,想起又觉得身体疲惫的痛苦吗?那是种明明很需要睡眠,却被“思维”吊醒的痛苦。“思维”的清晰严谨丝毫不亚于白日,可身体却对抗、透支着。
后来,在连续两日的静坐练习后,凌晨清醒的情况消失,我又恢复正常生活,但那一刻我无法控制自己思维的痛苦与震撼,至今仍记忆犹新。
【摆脱控制】
读书后,我才知道,静坐能帮助我的原因,是它让我得以”倾听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作者所说的”观察思考者“的含义。
静坐时,我常常会出现听不见耳机里的引导音,满脑子念头、画面,直到意识到自己“走神”。今年1月开始写的冰山日记,也逼迫自己现在“观察者”的角度,努力看见自己的情绪、身体反应、渴望,并探索能做什么。
正是因为摆脱了思维控制,抚慰身体与情绪,今年我也很少与家人起争执,内心更加平和和接纳了。
除了静坐站桩外,还有个简单的方法专注当下,即打开感知——此刻,你闻到了什么气味?看到了什么画面?指尖/胳膊的触感是怎样的?听见了什么声音?品到了什么味道?五官全开的去感受。
我想起,那次吃金汤鱼。我放下手机、排除思绪,专心的用味蕾去体味——
鱼片竟然有腥味,不是偶尔的,而是每一片鱼都有的、浓厚的腥气;我听到青菜梗子在牙齿的击打下破碎的声音;我感到金针菇缠绵在牙齿缝里的倔强;我的舌尖体味着鱼肉的纹理;我的口腔内充盈着汤汁的鲜美。
多么美妙的一顿午餐呀!我竟从不知普通的金汤鱼竟这样美味,这是专注当下送给我的礼物。
【结语】
如果我们的生活里只有思维,那幸福便只能向外求。
如果不是今早的静坐,也许我也将沦为“思维”的奴隶,摒弃这本也许能带来“开悟”的书籍。
感恩自己一直都在的自我觉察,下一次,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章:“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