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
1.回忆童年看迎神赛会的情形
文章一开头就先写到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并回忆了儿时看迎神赛会的情形,似乎等到赛会行列经过自家时,总是内容寥寥。那时自己长存这样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总是结果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一个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只竹笺和两三只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叫做吹嘟嘟的哨子。
2.现在看《陶庵梦忆》的豪奢盛景
作者又写到,现在看唐《陶庵梦忆》会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写现在也还有的,因为祈祷雨而迎龙王,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个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而《陶庵梦忆》里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葩可观。扮《水浒传》中人物36梁山泊好汉,用重价聘得三十六人,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蹴而行。这样白描的活古人,怎能让人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3.回忆一回亲见过的较盛的赛会
说到自己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那些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的游手好闲的闲人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因为那时的赛会虽然没有被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作者回忆了自己一次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台阁和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那时的我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吧。甚至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呢。
4.看《五猖会》
作者在这里回忆了自己儿时所罕见的一件盛事,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60多里水路,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没公庙,二是武昌庙。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饮、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这时的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父亲要我去读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多选单数,所以当时的我记得是七岁。忐忑的我拿了书来跟着父亲一句一句的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吧。父亲说给他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那时的我强记的我一字也不懂的二三十行,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
看武昌会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母亲工人长妈妈,他们都等候着我读书,而且背出来。当我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下去梦似的背完了。父亲点头说不错,去吧!
这时,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了。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为何要在那时叫我来背书。
5.中心思想
五猖会是当时的一个迎神赛会,那时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也是镇上孩子们心中的节日。文中作者没有正面描写赛会的场景,而是通过描写儿时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以及因为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丑陋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