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高三的暑假,我决定文理双修(二)
即将到来的假期使我打了个冷战。人们谈及暑假,第一反应是西瓜,冰饮,发热的手机,呼呼的冷风。于我,是作业,教辅,繁多的补习,扑面的热气。我能怎么办?十几岁的人,遭的就是这个罪。不出意外的话,长大之外我会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怀念青春,甚至怀念苦不堪言的高三。
一件痛苦的事
我很想告诉诸位读者,我学有所成,成绩名列前茅,因为我付出了相对应的努力。也多亏读书,让我早早领会到了“努力不一定有成果”。只是这道理太深刻太痛苦,我暂时还无法完全接受。
但是,你我都是凡人,哪会有被特别恩赐过的智慧。如果我选择与那些先天聪明的人比较,怕是会跪在起跑线。你看吧,其实我们从一出生,就是后进生。
于是你再次问我怎么办
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还是不再心存希望?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你可以听天由命,也可以“不拼不搏,人生白活”,选择在你。
那我呢?我思索良久,也许答案早已藏在心中,只是从未意识到个体的独特性。儿时曾立志要做医生,也只是因白大褂看着很帅,这种没有长久动力的志向,大多是在浪费希望。我们从始至终不肯探索自身的价值,总是过分看重别人在自己生命中的参与。若能在一个夏夜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消消溽暑,点支暗烛,认认真真地分析自身条件的利弊,找到真正该走的大道,是再好不过的了。
也许没这么难
事后的我只觉茅塞顿开,身心舒畅。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了。
学习是获取,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最终效果都会不尽人意。也许我上课认真听课的好学生模样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其实脑子里刚获得的知识会随下课铃一起私奔。从那以后,教数学的老头一开始闲扯,我就打开习题册。物理课也开始带着脑子和手一起来上课。此时的我目标明确,琢磨着怎样记得住,理解得了知识,我就以万变应不变,不停地调整方法。我曾一度讨厌制度化,可碰巧学校就是这样一个规矩死板的地方,这里不允许有特殊个例存在,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的教学方法,仿佛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只是个笑话。
初中同班的一个女生因天生的棕黄发色而显得与教室格格不入,因此成了班主任的研究对象。
他开始追问这个女生:“谁带你染的头发?家长知道吗?”
女生:“我天生就是这个发色,我们家人都知道。”
班主任推了推卡在塌鼻子上的眼镜:“那这看着像什么样子?赶紧染回去。”
女生:“我要是染成黑色,就真成了‘烫发染发’的不良学生,到时候跟学校怎么说?”
班主任吃了哑巴亏,再也没管过这事。
太阳会照常升起
带着批判的精神,我开始重新定义学习。至此,每天都会审视所学内容,于是开始有了一点点收获。
我做过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细数脑海中构建的知识脉络,其快乐不亚于爬上屋顶摘星星。排列紧凑的知识点,有时可以连成一片树叶。也许重复365次,树叶们会唤醒一颗崭新的树。
我的所感所想都在这里,少年时代的愁绪也在这里,希望我的文章能捎上一份期许,与你相见,在茫茫书海中,你发现了它,我想给你新的感悟和认识,足矣。
接下来会持续日更,可以关注一下作者以便及时收到下篇推送,很高兴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