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包子店里展开了三个平行世界。
这是一个包子店里的同一个世界,在这个相同的时间点里,有相同的人物,母亲和孩子,有相同的地点,一个包子店。他们似乎都在干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过后,三个平行世界展开了。
A妈妈:
“给,孩子,赶紧吃吧。” 母亲把一笼包子放下,说完出去接了一个电话。
“怎么我一个电话打完了,你还一个没动?你想什么呢?再不吃,我们就走了。”
孩子沉默。
“吃不吃了?不吃以后都别吃了,看着你不吃东西就烦。”
孩子沉默。
“快吃,吃两个我们走了,吃个东西真难。”
B妈妈:
“我的乖,给,自己拿着吃哈。”说完,给孩子递过去一个包子。
孩子准备往嘴里塞,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大哭起来。
“掉就掉了吧,不要了,再拿一个吃。”
孩子不愿意,一直哭,指着 地上的包子。
“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倔呢?说了掉到地上了,就不要了,包子全脏了,还能吃吗?”
孩子仍然拒绝新的包子,一直闹。
妈妈无奈,只好捡起地上的包子,准备把脏的地方弄掉。
孩子没等妈妈弄,一把抢过了妈妈手里的包子,塞到了口了。
妈妈一巴掌打过去,“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你没看到包子有多脏?怎么跟你说都不行,还抢。”
“你才多大,就这么不听话,长大了怎么办。”
C妈妈:
“宝宝,今天我们吃包子,你一笼,妈妈一笼,我们一起吃好吗?你是想配一碗小米绿豆粥,还是一碗南瓜粥呢?”
“小米绿豆粥”
“来,妈妈给你加一点糖,让粥的口感更好点,好吗?但是糖不能吃太多哦,晚上睡觉前要好好刷牙哈。”说完,妈妈给粥里加了一小勺糖。
妈妈和宝宝坐在餐桌前,宝宝已经想开始动手吃了。
“宝宝先别急,我们玩一个游戏怎样?”
“什么游戏,我喜欢玩游戏。”
“你先数数,这两笼包子里都有几个包子,好吗?”
“一、二、三……九个”,宝宝慢慢的数了一遍。
“好的,妈妈数一遍,你看对不对,好吗?”
“好的!”
妈妈用比孩子更快的速度数了一遍。“对了,九个,宝宝可以也加快速度数一遍吗?”
“好的,一、二、三……”(中速)
“我们再快一点吧。”
“好的,一、二、三……”(快速)
“很好,我们可以不用手指,光用眼睛,然后在心里数吗?”
宝宝试了试,可能觉得,有点难,但是还是慢慢的做了一遍。
“没关系,我们知道一笼包子有几个了吗?”
“九个。”
“好的,用你的小嘴巴,消灭一个吧。”
说完,孩子拿起一个包子。
“别急,宝宝,拿起一个包子后,你再看看还剩几个包子呀?”
“一、二、三……八,八个。”
“对了,九个,宝宝拿起一个,蒸笼里就还剩八个了,九减一等于八。”
说完,妈妈握住孩子拿着包子手,“手里的包子放回去,还是九个,八加一等于九。”
然后,妈妈又抬起孩子的手,“九减一等于八,好吧,把这个包子消灭掉吧。”
……
就这样,一次早餐,变成了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堂。当然,这堂课的后续内容比上面的描述更加精彩,孩子整个用餐过程十分开心,还训练了数学思维逻辑。
当然,孩子还目睹了A妈妈和B妈妈与他们的孩子相处的全过程。
C妈妈和孩子吃完早餐后,走出了餐厅,走了很远后,妈妈问宝宝,
“宝宝,你看到了刚才那个宝宝把包子掉到地上了吗?如果你也把包子弄掉到地上的话,会怎么想呢?”
“我不知道?可能会很难过吧。”
“那要是以后你也不小心把包子掉到地上,伤心了,你告诉妈妈,好吗?”
“嗯。”
“妈妈觉得,可能那个宝宝不是真的一定要吃那个掉到地上的包子,只是他那会,真的很难过。”
妈妈说完,蹲下来,看着自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不管以后遇到什么事情,要是伤心了,一定告诉妈妈,好吗?”
“好的”,宝宝说完,紧紧的抱住了妈妈。
这是一个包子店里的三个平行世界,在这三个不同的世界里,连通着三个孩子未来不同的命运,而母亲才是决定孩子去往哪一个世界的钥匙。